概要:第一课时〔预备铃后,师、生齐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渡荆门送别》。〕 〔上课铃响〕 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在大家把课文打开来,翻到47页,今天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板书:最后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天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课呢? 现在我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上说,反映了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的情况。〔板书:1870~1871普法战争〕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5)。哪个同学把注解(5)读一下看?〔学生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教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 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1,标签:初一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第一课时
〔预备铃后,师、生齐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渡荆门送别》。〕
〔上课铃响〕
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在大家把课文打开来,翻到47页,今天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板书:最后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天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课呢?
现在我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上说,反映了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的情况。〔板书:1870~1871普法战争〕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5)。哪个同学把注解(5)读一下看?〔学生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教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
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在普法战争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候,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鲁士。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准教德语、学德语了。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知道这是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人物、情节,是比较集中的。那么按照地点来分,大概分几段?怎么分法呢?〔学生举手〕×××说。
生2:分为两个部分。
师:分为两个部分。
生2:第一个部分:小弗朗士在校外。
师:嗯,在校外。
生2:第二个部分:小弗朗士来到学校。
师:那么你说说,第一个部分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2:第一节,“那天早晨上学”到“静一点,静一点……”。
师:到“静一点,静一点……”。坐下。〔学生举手〕×××说。
生3:第一节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师:“……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对不对?──这个时候还在路上呐。〔板书:一、路上〕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然后呢写到什么?在教室。〔板书:二、教室〕这是很集中的──两个地方。在教室里呢,就上这最后一课。
那么,现在,我们再看看这最后一课,大致上哪些内容呢?一跑进去的时候,小弗朗士感到教室里的气氛是不平常的──教室里的气氛不平常,到哪里啊?〔学生举手〕×××说。
生5:到“书上横放着他……”
师:响一点嘛。
生5: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师:“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对吧?──做个记号。说明教室里的气氛。〔边讲边板书:1.教室里的气氛〕──教室里的气氛。接着,老师宣布了这是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呢就想得很多。这个到哪里呢?──到哪里?〔学生举手〕好,×××。
生5:“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师:对的。“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不对?所以,老师宣布这是最后一课了。〔板书:老师宣布“最后一课”〕做做记号呀!好,接下去,上课了。首先他们上的什么内容的课呢?语法课。那么到哪里?〔学生举手〕×××说。
生6:“一下子塞进……”
师:响一点。
生6:“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师:“一下子塞时我们的脑子里去。”对吧?对的。上语法。〔板书:上语法〕同学们看看,上语法以后还上什么呢?──上什么呢?〔学生举手〕好,××说。
生7:上习字。
师:上习字课。──习字课到什么地方?
生7:到“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