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习高二语文辅导《定风波》课堂实录» 正文
  1. 《定风波》课堂实录

  2. [11-17 21:00:27]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辅导   阅读:8675

概要:广东省佛山第二中学冯叶芬 【课程分析】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他屡遭贬谪与磨难,一生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

《定风波》课堂实录,标签:高二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广东省佛山第二中学 冯叶芬     【课程分析】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他屡遭贬谪与磨难,一生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谪中写就的。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这个旷世奇才,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了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我们走近苏轼,不仅要欣赏他的豪放词风,更要学习他在困难坎坷面前的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在赏析这首词时,既要引导学生欣赏他的文采之美,更要学习他在困难坎坷面前的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坎坷路上,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坎坷的境遇。这不仅是一篇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的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极高的精神审美价值的佳作。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思想活跃,部分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学生间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风气较浓厚,语文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但学生表现自己的热情还不够,所以,组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设置在通过以情激情和恰当的问题诱导,使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高二的学生对于苏轼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过他的几篇作品,相信本课的学习难度不会太大。但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人生阅历尚浅,对人生逆境与困难的认识不足,缺乏磨难意识的教育。从学生的人格教育与长远发展考虑,有必要以典型的人物的美好的精神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文以载道”的目的。


【设计思路】

  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往往来源于教师是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点与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致的。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向学生渗透互相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合作交流,才能共同进步。探究式学习注重把探究成功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因此,在课堂中要始终贯穿着“观察-思维-迁移”三个层次要素的依次展现,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此,在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精神,本着“自主、探究、合作”的基本理念,设计了以“整体感悟、鉴赏探讨、拓展运用”三个认知层次为线索的学习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始终营造一种支持学生学习的宽容、轻快、积极的心理氛围;用带有感情反复的“诵读”触发学生的体验,整体感悟词作意境;然后从学生自己感受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入手,结合文本,诱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由表及里的感受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悟词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获得知识和精神的双重财富。同时在原来讨论的基础上,引入几段体现苏轼对我们产生影响的高考作文片段,进一步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并进行写作练习和知识拓展迁移。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学习 - 高二语文辅导

上一篇:窦娥冤教学目的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