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习高二语文辅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正文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2. [11-17 21:01:40]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辅导   阅读:8217

概要: 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那天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研究辛弃疾词与其他人的词比最大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特点。不料半路斜伸一个意外的见解,像斜逸枝头一朵未开的花。生:特点是历史人物多,历史典故多。师:各个典故用意是什么?生:上片。孙权当年建京口,并一度定都于此。南朝宋武帝刘裕则生在镇江。孙权能称雄一方,刘裕则曾经北伐收复洛阳、长安。这些都更激励辛弃疾的北伐大志。生:下片。1、宋文帝元嘉年间 “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承上片北伐雄图,委婉劝阻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于事功,主张立即出兵。2、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边的瓜步山上建的行宫祭祀。3、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忠心但忧虑被小人排挤。师:典故多这一特点有没有影响词的质量?能说点理由吗?生:有,费了我二十分钟时间才看懂——费时间。生:没有,我从中长了好几个常识。文章要有内容,它有;要有距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标签:高二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天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让研究辛弃疾词与其他人的词比最大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特点。不料半路斜伸一个意外的见解,像斜逸枝头一朵未开的花。

  生:特点是历史人物多,历史典故多。

  师:各个典故用意是什么?

  生:上片。孙权当年建京口,并一度定都于此。南朝宋武帝刘裕则生在镇江。孙权能称雄一方,刘裕则曾经北伐收复洛阳、长安。这些都更激励辛弃疾的北伐大志。

  生:下片。1、宋文帝元嘉年间 “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承上片北伐雄图,委婉劝阻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于事功,主张立即出兵。2、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边的瓜步山上建的行宫祭祀。3、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忠心但忧虑被小人排挤。

  师:典故多这一特点有没有影响词的质量?能说点理由吗?

  生:有,费了我二十分钟时间才看懂——费时间。

  生:没有,我从中长了好几个常识。文章要有内容,它有;要有距离感、吸引力,它也有;而且,觉得很恰当,很顺。

  师:好,果然有见地。送一句前人评点给你:“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

  师:从这个用典的特点看,有人说辛弃疾喜欢“掉书袋”,你怎么看?

  生:很有学问——用的很恰当,比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老、忠、被人排挤,与辛弃疾多符合?

  生:有才能——从典故中借鉴经验,得出正确意见,比如“元嘉草草”。

  生:是个苦闷的人。——我查过一个资料,从《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南来以后,任职的空间变化即可以看到他的命运:江陵、江西、湖南,奏请创建军队,“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则再调江西,又调福建,“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闵王殿’,遂丐祠归。”辛弃疾看出朝廷的形势,干脆隐居江西铅山二十年。这次66岁又被韩侂胄任为镇江知府,准备北伐。这二十年,则是读书种地写词的二十年,这些典故应当是在这个时段里积累起来的。而这是被迫的无奈的。

  (这一点出乎意料,本来要学生体会用典故这一特征,然后再拓展一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巩固。当时有点慌乱,但感觉这个旁逸斜出的枝条是“湿漉漉的黑色枝条”带了一朵将开未开、尚未十分灿烂的花朵。一语点燃了自己的阅读积累,有点紧张,但感觉应该再多一缕阳光,让花开足。)

  师(拍桌子为他叫好):好,读书读出新意,也读出深意来了!能说说你的这些见地是不是也是“被迫的无奈的”读书读出来的?

  生含羞微笑,不答。

  师:这位同志果然高见,一句话让我想到前几天备课查辛弃疾作品时的一点感触,聊作补充,看有没有道理。先看一首同时期的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看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什么典故,典故有什么特点?

  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

  生:“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话!

  师:那时候有《三国演义》吗?是《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吧?好!再研究一下这两句典故的位置、字数、韵脚,有什么讲究?

  生(齐答):位置一样,字数一样,韵一致。

  师:厉害,都用上排比啦!从这些典故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得意,巧妙用别人的话,很得意吧。

  生(刚才作长发言的):应该也是无奈吧。还是刚才的道理。

  师:很欣赏这位同志的坚持主见。我再做点补充。首先,此处借用,严格遵从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言志的习惯,以无休无止的滚滚长江眼前之景,象征悠悠不绝的人世兴亡。既写眼前景暗示兴亡之感。其次,又完整(前一句为押韵而改动一个字)引用诗句,情景毕见而情趣盎然,真是妙绝。再次,都放到结尾处,我想这大概不是完全无意而为。妙绝!字数一样,韵又一致,位置又一样,并排放置,一写景一议论,像一把椅子有了对称的雕刻精美的两只扶手,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用典到此境界,妙绝!

[1] [2]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学习 - 高二语文辅导

上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