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57次
概要: 第一段:山、水、亭、名、太守 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 三、品读课文,鉴赏美点 1、设问:通过上面的整理,我们对全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明确:风景美 山水映衬之美 朝暮变化之美 四季变幻之美 动静对比之美 风俗美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2、设问:山水之美禽鸟乐之,游人亦乐之,而游人不有一个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太平之乐。 3、设问:太守快乐吗?(快乐)哪句话表现出来的?(“太守之乐其乐也。”)怎样理解这句话? 小组讨论明确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4、难点处理:欧阳修从京师被贬到滁州还仍然乐对生活,他的这种“乐”你能理解吗?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明确:欧阳修乐在与自然溶为一体,乐在与民同乐。表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第一段:山、水、亭、名、太守
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
三、品读课文,鉴赏美点
1、设问:通过上面的整理,我们对全文已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明确:风景美
山水映衬之美
朝暮变化之美
四季变幻之美
动静对比之美
风俗美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2、设问:山水之美禽鸟乐之,游人亦乐之,而游人不有一个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太平之乐。
3、设问:太守快乐吗?(快乐)哪句话表现出来的?(“太守之乐其乐也。”)怎样理解这句话?
小组讨论明确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4、难点处理:欧阳修从京师被贬到滁州还仍然乐对生活,他的这种“乐”你能理解吗?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明确:欧阳修乐在与自然溶为一体,乐在与民同乐。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虽遭贬谪却仍情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四、拓展延伸:
被贬职的坎坷在欧阳修心中隐隐作痛,革除弊制的报国之志却换来了贬谪的命运。然而欧阳修没有抱怨,没有沉沦,却写出了自己醉情山水的悠然自乐的情怀。你还熟悉历史上的哪位文学家也与欧阳修有类似的情怀呢?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本文出色的语言,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品味本文出色的语言
1、学生自选佳句揣摩
2、介绍本文的写作特点
(1)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变为成语。
A、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义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B、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义相近的成语: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别有用心 打草惊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句话在今天被用到多种场合,你能举出几例吗?
(2)语言精练准确,晶莹润畅
(3)语言抑扬顿挫,锉锵悦耳,骈散结合,差参多变。
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1、金线串珠。用“乐”作为主线贯穿全篇,集中抒发作者被贬之后怡然自乐情怀。
2、曲径通幽。用移步换形、层层缩小之法来写景和人物。
3、呼应有方。讲究前后照应,注意埋下伏笔。
三、《醉翁亭记》的影响
这篇佳作一出,盛传不衰。滁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年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行三种字体书写刻重,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争相摹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滁州志》:“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可见当时的影响之大。
四、总结
琅琊山,是蜿蜒于皖东平原的一座小山,它既没有黄山的神奇、雁荡的险怪,也没有庐山的秀媚,但经过欧阳修的大手笔却变得清幽深秀、妙趣横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过渡语:“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也!”只有醉翁吗?我们也来和欧公比试一下。)
1、说一句游滁州后所感。
2、吟诵描写山水,感悟人生哲理的诗词名句。
3、结束语:让我们走进山水,体验生活乐趣,珍爱我们幸福生活,感悟美好的人生!
六、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向大家介绍一处旅游景点,要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29 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4、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