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3.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5.背诵本节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2、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3、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5、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6、背诵这一节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一、引入复习。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五、六节。
1、仔细朗读课文第五节,看看作者在这一节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2、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并翻译者节课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是进亦忧: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3、这一节作者由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了古仁人的感情,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本文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
4、背诵这两节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写作本文的原因 洞庭湖的胜景
览无之情之异 霪雨霏霏之悲 春和景明之喜 与以上二者之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
(三)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2、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四)成课后第三题。
三、作业。
熟读默写全文。
完成课后作业。
板 书 设 计:
一.简 述 重 修 背 景 和 作 记 原 因。
二.具 体 描 绘 洞 庭 湖 壮 丽 景 色 和 迁 客 骚 人 的 览 物 之 情
(1) 写 景[ 总] 气 势 大 , 变 化 多 览 物 之 情, 得 无 异 乎?
(2) 写 景[ 分] 阴 冷 天 气
情 ( 以 己) 悲 览 物 之 情, 因 景 而 异
(3) 写 景[ 分] 春 和 景 明
情 ( 以 物) 喜
三.借“ 古 仁 人 之 心” 表 达 自 己 的 高 尚 情 操 和 政 治 抱 负。
(1) 设 问: 情 之 异 迁 客 骚 人: 以 物 喜, 以 己 悲
古 仁 人: 不 以 物 喜, 不 以 己 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