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57

概要: 递 进 (2) 设 问: 何 时 而 乐?{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提 出 论 点 自 勉 又 慰 籍 友 人 28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品味、赏析本文语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与赏析语言的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递 进
(2) 设 问: 何 时 而 乐?{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提 出 论 点 自 勉 又 慰 籍 友 人
28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品味、赏析本文语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与赏析语言的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
1、赏析本文简炼传神的语言
2、“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太守之乐”乐什么?
教材解读
《醉翁亭记》是作者因政治改革被贬滁州太守时所写。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旷达情怀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全文结构精巧,以“乐”为主线,承接展开,以“醉”为表象,“醉”与“乐”达到形神统一。写作上情景交融,让读者饱览了一幅幅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习画。语言凝炼传神,且声调铿锵,读来可琅琅成诵。
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西滁州的琅琊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亭子,因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欧阳修(1007~1072),安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职远调。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的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旨在读得通顺。
(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难词句。
(2)四人一组,按照“读文--释句--译文”的步骤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3)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积累词语。
①生词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杂然:错杂的样子。
伛偻提携:驼背。 山肴野蔌:蔬菜。
②语段翻译(教师指导)
3、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轻重音;通过推究文理,梳理文脉,读出词、句、段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旨在读得流畅。
四、作业布置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文理,疏通文意,品读课文,鉴赏美点
教学步骤:
一、提问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稍加指导。
二、探究文理,疏通文意,旨在让学生能快速理解文意。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整理出每一段内容的梗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