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57次
概要: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可提示学生宜从写作背景及主旨的角度思考辨析。 学生明确:《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的热爱和生活在田园的安乐、惬意之情,也可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岚雾霭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诗篇,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只能远离尘俗,保全“真我”;李白身处恢宏开朗的大唐盛世,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施展才华成就功业,所以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五、指导学生自读《己亥杂诗》。 1.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内容如下: (1)龚自珍(1792~1841),字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三十八岁中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等小官,后辞官南归,两年后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可提示学生宜从写作背景及主旨的角度思考辨析。
学生明确:《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的热爱和生活在田园的安乐、惬意之情,也可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岚雾霭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诗篇,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只能远离尘俗,保全“真我”;李白身处恢宏开朗的大唐盛世,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施展才华成就功业,所以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五、指导学生自读《己亥杂诗》。
1.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内容如下:
(1)龚自珍(1792~1841),字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三十八岁中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等小官,后辞官南归,两年后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有很深的造诣,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侮,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瑰丽,气势挺拔,颇有特色。他是晚清重要的诗人,著有《定庵全集》。
(2)写作背景介绍。
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家眷,往返途中写成这组诗,共三百五十首,杂述见闻、感想以及往事、回忆等。
2.请两位同学播放课前录制好的配乐朗诵磁带,其余同学听读,并点评,掌握朗读节奏、语气、重音。
3.学生反复读诗,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选两位同学概括诗意。
明确:这首诗四句两层意思。一、二句写诗人愤然辞官后扬鞭东去远赴天涯;三、四句写诗人愿像护花的春泥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
4.深层探究,理解诗中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辞官南归的痛苦心情,同时表现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立志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品读诗歌,鉴赏美点,并积累名句。
(1)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用“白日斜”“天涯”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南归的心情是极度痛苦的。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诗人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所以才愤而辞官去寻找另一种方式去继续为国效力。诗的最后两句对此作了明确的表述,鲜花虽然凋谢,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用来滋养新花。全诗移情于物,巧妙构思、寓意深刻。尤其一个“更”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以身献国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传。从这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看法,然后任选几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评点。
明确: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动人景象:
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6.背诵这首诗。
六、学生齐背三首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意;深悟诗意,体味诗情;鉴赏诗歌的写法;感知诗歌的艺术风格,并进行比较鉴赏;延伸拓展、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诗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古乐府诗中的一类。专指汉魏以后乐府中题名为“歌”“行”的诗歌。“行”是乐曲的意思。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歌行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李白的《长歌行》《秋浦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