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57

概要: 生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句诗颇富哲理,很有些为而不为的意味,深刻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于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6.学生齐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三、研读《行路难》。X kb1.com新课标 第一网 1.选两位同学介绍李白。 教师补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是李白人格的写照。 写作背景简介:“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指导朗读。 (1)教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生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句诗颇富哲理,很有些为而不为的意味,深刻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后来多用于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6.学生齐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三、研读《行路难》。X kb1.com新课标 第一网
1.选两位同学介绍李白。
教师补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是李白人格的写照。
写作背景简介:“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指导朗读。
(1)教师配乐朗读全诗,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方法:音节划分、意义划分。七言古诗的节奏一般有”“二二三”式或“二三二”式,这首诗七字句均为“二二三”式。
(2)教师领读两遍,学生自由练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研习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补充注释:
①茫然:迷惘的样子。
②歧路:岔路。《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今安在: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呢?
(2)学生用第三人称代词复述诗意。
指名两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评点。
成果展示:
金杯里盛着上等酒,这种酒一斗就值十千钱;玉盘里盛的精美菜肴更是昂贵,这菜一盘就值一万钱。李白对着这样珍贵的杯盘和酒菜,却停住了杯子,放下了筷子,一口也吃不下去。他拔出剑来向四周看看,心里茫茫然,不知如何是好。他心里说:“我要渡过黄河,河上却冰块堵塞。我要爬上太行山,却遇上漫天大雪。”闲来无事,他只好像吕尚一样,坐在溪边垂钓,一会儿又像伊尹一样,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他不禁连连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又愤慨地责问上苍:“都说人生的道路很广阔,我现的路在哪儿呢?”他无路可走,但并不悲观失望,反以言明志。“施展壮志雄心的机会,将来总会有的。到了那时候,我要挂起高耸入云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一直驶过大海。”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将来总会实现的。
教师稍作概括:《行路难》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郁抑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待了诗人惆怅的原因。七、八句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想隐退闲居,可又幻想随时能受君命,实现“安黎元”“济苍生”的宏愿。“行路难……今安在?”是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发生的悲愤的慨叹和痛苦的呼号。最后两句展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信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3)深层探讨,理解诗歌主旨。
明确: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李白少有大志,“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他24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所以这首诗既有激愤之语,也有慨然之志。
4.品评名句,积累名句。
学生讨论,探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层含意。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人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què)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为我们后来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精神。
5.学生齐读诗歌,深切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尝试背诵。
四、比较鉴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提问: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