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学案设计合集(全册)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248次
概要: D.第四节诗有何特点?试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E.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 F.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简要作结。 三、效果测评 1.给加点字注音: 喧响( ) 欢嚷( ) 夜莺( ) 微漾( ) 沉浸( ) 2.词语解释: 栖息: 幽暗: 沉寂: 沉浸: 3.郭沫若的《静夜》和叶赛宁的《夜》同是描绘夜景,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4.试写几行小诗,描绘你眼中的夜。 四、课堂小结 诗人笔下的夜,是那么静谧,那么美丽,象优美的图画,象轻柔的音乐,象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者诗人对大自然的 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五、布置作业 完成《榜样学案》相应作业。 六、教后反思: 语文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学案设计合集(全册),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D.第四节诗有何特点?试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E.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
F.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简要作结。
三、效果测评
1.给加点字注音:
喧响( ) 欢嚷( ) 夜莺( ) 微漾( ) 沉浸( )
2.词语解释:
栖息: 幽暗:
沉寂: 沉浸:
3.郭沫若的《静夜》和叶赛宁的《夜》同是描绘夜景,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4.试写几行小诗,描绘你眼中的夜。
四、课堂小结
诗人笔下的夜,是那么静谧,那么美丽,象优美的图画,象轻柔的音乐,象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者诗人对大自然的 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五、布置作业
完成《榜样学案》相应作业。
六、教后反思:
语文学案设计: (总第8课时)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力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总结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
学习重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统一的。
2.把握课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运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搜集与梁启超相关的资料。
3.在不理解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上作记号。
二、师生互动
1.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我们每个人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作的更成功呢?在七十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演讲《敬业与乐业》中,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时间已过去七十年了,但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预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预设问题:
A.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B.讨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找出课文中多处引用的古代典籍的论述,讨论它们的意思和作用。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简要点评。
5.强调: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需要有充沛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把课文再朗读一遍。
三、效果测评
1.给生字词注音
亵渎( ) 骈进( ) 旁骛( ) 伛偻( )教诲( ) 承蜩( )
2.解释词语并造句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4.造出本文的论据,并给其分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把课文熟悉了一遍,了解了作者的观点,造出了论据,并进行了分类,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理解论证方法及语言方面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课文,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2.课外查找有关议论文的常识,造出议论文的三要素,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Section targeting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总第9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2-8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几个层次?
二、师生互动
1.出示预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A.2-8自然段根据内容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B.在中心论点之下,作者又设了几个分论点?
C.作者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D.把论据分类,归纳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2.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简要作结。
三、效果测评
1.写出一句与“敬业”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警句。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3.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证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证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2016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