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282

概要:?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5.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浯。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习课文第二、三段,背诵二、三段;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研读课文,背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

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惠未循,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之属也。可以一战。

提问:为什么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可以一战

的主要条件

?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5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浯。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第二课时

[

教学要点

]

师生共同研习课文第二、三段,背诵二、三段;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

教学步骤

]

一、检查背诵

二、研读课文,背诵课文

1

.研渎课文第二段。

(1)

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强调:鼓,击鼓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2)

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板书:

(3)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2

.研读课文第三段。

(1)

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强调:一鼓作气,再

(

)

而衰,三

(

)

而竭。文言文翻译。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

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

彼竭我盈

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教师板书:

(3)

学生齐读第三段,背诵。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

……

中可以看出

……”

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

.关于人物塑造

(1)

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

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

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

小惠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

关于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

乡人

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文本阅读的四步台阶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