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难点解析» 正文
  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难点解析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726

概要:【师生对话】 师:本文的标题明确的提出了什么观点?生:题目提出了论点: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师:本文的开头十分新颖,新在哪里?好在哪里?生: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很新颖。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题目很新颖。这个开头是有图形的问题,十分引人注意;这个问题是个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有趣,引人深思。师:为什么会有四个答案?生:因为看图形的角度不同,所以四个答案全对。师: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生:因为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3、如果认为答案是惟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师:必需的要素有:1、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渊博。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师: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呢?生:是“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师:作者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难点解析,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师生对话】

  师:本文的标题明确的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题目提出了论点: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师:本文的开头十分新颖,新在哪里?好在哪里?

  生: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很新颖。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题目很新颖。这个开头是有图形的问题,十分引人注意;这个问题是个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有趣,引人深思。

  师:为什么会有四个答案?

  生:因为看图形的角度不同,所以四个答案全对。

  师: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生:因为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2、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化。3、如果认为答案是惟一的,找到答案就会止步不前。

  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师:必需的要素有:1、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渊博。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师: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是“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师:作者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举了哪两个例子?

  生:1、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2、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师: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生:“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师: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生: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课文解析】

  《羊城晚报》2002年2月7日上有一篇文章:树上有5只鸟,一枪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这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会发现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阶层的人对这个问题会作出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个公务员说,树上还有4只鸟。因为剩下的4只都是贪鸟。看到一个同伴中弹倒下了,其他4只吓得心惊肉跳。但谁也不肯先飞离这棵大树,浪迹天涯。你们都不飞,凭什么我先飞?子弹再射过来,下一个中弹的也未必是我。每只鸟都抱着侥幸的心理,所以树上还有4只鸟。

  在小学课堂上,一个学生回答说,树上还有4只鸟。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因为学生都把脑筋急转弯上这个保留题记得太熟了,树上1只都没有。这位同学站起来解释说:树上5只鸟分别是鸟爸爸和鸟妈妈和3个鸟宝宝。鸟爸爸被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3个鸟宝宝刚刚学飞,还不知道害怕,鸟妈妈飞走后发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马上返回营救3个鸟宝宝。所以树上还有4只鸟。幸运的是,他的回答赢得了教师的赞扬。

  一个记者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5只。他的理由是子弹是假的,鸟死也是装的,其他鸟自然也不怕了。看来他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所以今天我们虽然学习的是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只要理解了上面的小故事,这篇课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

  这篇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要求从四个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这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方法。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题目中对“性质”两字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置标准。上面老师的发问也属于此类问题。这其实讲的是思维视角转换的问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句正是作者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一个观点。这一观点属于创造学思想,美国当代著名思维科学学者罗吉尔·冯·奥赫曾提出要“寻求第二种答案”,二者的说法是相同的。

  作者从材料中提出问题后,紧接着分析问题,分析创造思维所必需的因素。作者用“然而……那么……”的句式,很自然地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问题。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1] [2]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典型例题解析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