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语文教学十问» 正文
  1. 语文教学十问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941

概要: 例如梳理排查法。先由学生自主研读,找出读不懂或模棱两可的地方;在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样就不必在一篇文章上平均用力,可以省时,又提高效率。我们的教材给的注释太过详细,学生上下一对,觉得懂了,印象却不深刻。可以不看注释阅读,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再如诵读引领法。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我们的古文是很有些美感的,一个虚字都可能带着音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加强诵读,对优美的篇章或句段熟读成诵,也是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又如典型强化法。这可以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体例受到启发。《古代汉语》中,文选后面有常用字的讲解,有文化常识的积累。这些就构成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我们可以通盘梳理一下某一学段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分散在各篇章加以各个击破。 好的方法总会有,当我们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修辞之美,内蕴之美,情理之美时,也就自然在教与学中获得了更多的趣味。 三、提倡创新教学,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开掘时,可以忽视和改变单元教学目标么?灵活性的尺度该怎么把握? 单元教学目标的总和应该是指向课程标准的落实,这个目标应该引起足

语文教学十问,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例如梳理排查法。先由学生自主研读,找出读不懂或模棱两可的地方;在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样就不必在一篇文章上平均用力,可以省时,又提高效率。我们的教材给的注释太过详细,学生上下一对,觉得懂了,印象却不深刻。可以不看注释阅读,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再如诵读引领法。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我们的古文是很有些美感的,一个虚字都可能带着音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加强诵读,对优美的篇章或句段熟读成诵,也是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又如典型强化法。这可以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体例受到启发。《古代汉语》中,文选后面有常用字的讲解,有文化常识的积累。这些就构成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我们可以通盘梳理一下某一学段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分散在各篇章加以各个击破。
好的方法总会有,当我们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修辞之美,内蕴之美,情理之美时,也就自然在教与学中获得了更多的趣味。
三、提倡创新教学,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开掘时,可以忽视和改变单元教学目标么?灵活性的尺度该怎么把握?
单元教学目标的总和应该是指向课程标准的落实,这个目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并不等于我们要亦步亦趋。我们面对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要进行调整的。课程是静态的,而学习者是活泼泼的,如果不基于学生的学而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我们的教学就会变成教师的一厢情愿。
至于灵活性的尺度,我以为有三:一是尊重学生主体所需,二是兼顾课程标准落实,三是融入教师教学个性。
四、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感和审美感觉很重要的途径,可有的教师声音素质差,朗读能力不强,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确定一个语文老师朗读的最低标准:读音准,吐字清,音量足,感情真。这在肯于努力和有责任感的教师那里,应该是能做到的。我们现在可借助的手段也很多,必要时都可以利用。但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宽容一点说,倒不是非要具有多么好的朗诵艺术,只要出于真情实感,能准确传达文意文情,也就可以了。要是连这也做不到,我们只有怀疑师范教育的出口了。
五、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于无疑处激疑?
记得胡适有两句著名的话: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质疑精神在中国显得尤为可贵。在许多事上,我们的民族心理特征确实是易接受现成结论而不大肯质疑辩难的。
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有没有疑问的问题,而是他所面对的解疑方式影响到他下一次是不是将疑问提出来。所以,要于教学上激疑,首先要改变我们面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做到让学生敢问,敢想,敢说。
此外,“无疑”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我们尊重长者、圣者、智者,对他们的言论通常会取言听计从的态度,这也影响到我们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常常会鼓励和奖赏听话的孩子,而不喜欢对长者提出质疑的孩子。我们缺少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系统下的思辨精神。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鼓励“唱歪调”甚至“唱反调”的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本着尊重真理的精神,对各种观点、态度做出反应,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也可以指导学生多看一些思想深邃,富有质疑精神的书籍,不断建立起独立的人格。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自古文章,无非是美的思想和美的形式,我们说的创新能力,只是一个相对的评价。在中学生的作文里,我们所说的创新往往指向语言表达的新颖和思维见解的与众不同。天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谈到后天培养,我以为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模仿借鉴,体察生活,乐于表达。有人说思想的高度决定文章的深度,这话很有道理。其实语言锤炼的程度取决于思想锤炼的程度,一个读书面狭窄,心眼只在试卷上的学生是很难期望他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的。
七、如何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们可以认为联想和想象源自经验。要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增加学生的经验,这经验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所以,把我们的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活动设计中让生活成为我们的课堂,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让社会也成为一本打开在眼前书,自然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力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八、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明明不喜欢做卷子,可为什么宁愿做题也不愿读书呢?这就是因为做题可以带来现时的好处。读书是关乎一生的事,在急功近利的人们那里,却很少能无功利地读书。就是我们做老师的,面对一个阅读题做不好,写起文章味同嚼蜡的学生,也会常常说,要多读书,骨子里还是想着提高考试成绩那点事。培养阅读习惯,真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一件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细说唐诗中的"捣衣"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