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将对联介入语文教学» 正文
  1. 将对联介入语文教学

  2. [10-10 23:18:1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130

概要: 对联,是一种喜闻乐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学形式,语文教师恰如其分地选取对联,恰到好处将其介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仅可以浓厚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纵横拓展,谈古论今,提高语文素养。现以阅读教学的几个环节和作文教学的几种表达形式为序,举例说明。 (一)阅读教学 一、情景导人 课堂导人是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展示教师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劳动的最好平台。“导人”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其中最简捷的莫过于引用“对联”。例如:《阿炳在1950》的导人设计,首先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二胡曲,教师深情地朗渎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下子就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意境。又如讲《数字杂说》,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起源和数字的情趣,如果老师能运用数字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导人,说明该联既讽刺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物质的匮乏——&ld

将对联介入语文教学,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对联,是一种喜闻乐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学形式,语文教师恰如其分地选取对联,恰到好处将其介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仅可以浓厚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纵横拓展,谈古论今,提高语文素养。现以阅读教学的几个环节和作文教学的几种表达形式为序,举例说明。

(一)阅读教学

一、情景导人
课堂导人是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展示教师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劳动的最好平台。“导人”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其中最简捷的莫过于引用“对联”。例如:《阿炳在1950》的导人设计,首先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二胡曲,教师深情地朗渎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下子就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意境。又如讲《数字杂说》,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起源和数字的情趣,如果老师能运用数字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导人,说明该联既讽刺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物质的匮乏——“缺衣(一)少食(十)”的状况,又体现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数字”情趣的热情。又如讲《鸿门宴》、《赤壁之战》等课文,引用对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导人,很快就可以过渡到对课文内容或主人公的简介。

二、作家作品简介
这一环节虽必不可少,但如果内容过繁过杂,枯燥单调,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果能引用对联,不仅使课堂兴趣盎然,而且能扩充课堂的信息量,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讲《茶馆》、《通讯十七》等课文,选取对联“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不但可以趁机简介课文作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远去作者和对联涉及的其他作家等相关信息搜寻追踪的兴趣。又如讲《拿来主义》、《鲁迅自传》等课文,引用对联“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三心,尽是可怜阿Q相;独身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不使死魂灵”,不仅作家的精神清晰可见,而且对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有一个粗略的整体了解。又如讲《过零丁洋》,选取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学生对课文作者文天祥气节的了解和诗歌主旨精髓的把握,就水到渠成了。

三、整体感知
这是初读课文对文章的粗略印象和整体把握,如果引用对联,可解决“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能达到“言简意赅,曲径通幽”的效果。例如:初读鲁迅《(呐喊)自序》,引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概括;初读《林黛玉进贾府》,借黛玉的眼睛,用“贾府雕梁画栋收眼底,凤姐口蜜腹剑露端倪”来表达;初读《桃花源记》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归纳整体印象,都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收到言尽意无穷的效果。

四、重点品析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句段作深入探究,或领会其人文精神、或品味其美学情趣、或借鉴其艺术特色等等。这一环节,如能恰当地引用对联,也能凸现师生的独特感受。例如:品析《包拯》、《最后一次演讲》等课文的人文精神,引用对联“松柏风骨,钟鼎精神”概括;品析《乡愁》、《再别康桥》等诗歌的美,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归纳;品析蒲松龄作品的艺术特色用对联“写鬼写妖,高一人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表达,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运用对联,还可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纵横拓展。例如讲《雨霖铃》,引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启发学生去寻找自己曾学过的类似感情基调的诗词歌赋,联系生活去体验离情别恨的感受。讲《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南京大屠杀》等课文,引用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启发学生如何从个人、家庭、社会各个层面去分析历史事件,去感受喜怒哀乐,化抽象为具体,变感性为理性……

六、归纳小结
有时运用对联去归纳课文内容,概括中心主旨,既简明扼要,又一语中的。例如:《杨修之死》的内容归纳:“直言道破天机,快语招来横祸。”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主旨归纳:“流连百草乐园,趣谈三味书屋”等等。

[1] [2]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高考语文备考:12个易错考点详解
《将对联介入语文教学》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