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节》说课设计
- [08-30 04:23:38] 来源:http://www.85jc.com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644次
概要: 一、指导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承担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来迎接新的挑战。 在备课时,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延伸,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简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这一单元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反映了我国人民热过年的节日习俗,表达自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小学教学设计网 《老北京的春节》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
《老北京的春节》说课设计,标签: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一、指导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实践的深入,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承担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来迎接新的挑战。
在备课时,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延伸,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简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这一单元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反映了我国人民热过年的节日习俗,表达自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小学教学设计网
《老北京的春节》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第2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腊八酸色味双美。第3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第4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第5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不同。人们拜年、逛庙会。第6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最后一段写正月十九是出借结束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本篇文章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线索清晰,简洁、平实的语言中蕴涵浓浓的京味,散发着节日的喜庆之气。
基础性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
发展性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彩教案,请访问www.XxjxSj.cn
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过春节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做什么?(学生回答)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老北京的人们是如何来过春节的。(板书课题)
二、课文分析:
1、初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1)给课文标注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划出生字词。
说一说老北京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热闹)
听一段热闹的音乐,感受过春节的气氛。
2、学习生字:
整体把握,重点讲解,个别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在课文中进一步的巩固)
[1] [2] 下一页
Tag: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