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教学设计2017高考总复习数学教案» 正文
  1. 2017高考总复习数学教案

  2. [05-11 16:09:40]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488

概要:在 DEF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即而 ,且 ,因此 .例4(2007广东理)如果一个凸多面体 棱锥,那么这个凸多面体的所有顶点所确定的直线共有 __ 条.这些直线中共有 对异面直线,则 = 12 ; = .(答案用数字或 的解析式表示)4构造数表考察推理例5(2007湖南理)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1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 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 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 32 .第1行 1 1第2行 1 0 1第3行 1 1 1 1第4行 1 0 0 0 1第5行 1 1 0 0 1 1…… ………………………………………图15.实际问题例6(2007年广东文10).图3是某

2017高考总复习数学教案,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在 DEF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即

  而 ,且 ,因此 .

  例4(2007广东理)如果一个凸多面体 棱锥,那么这个凸多面体的所有顶点所确定的直线共有 __ 条.这些直线中共有 对异面直线,则 = 12 ; = .(答案用数字或 的解析式表示)

  4构造数表考察推理

  例5(2007湖南理)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1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 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 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 32 .

  第1行      1 1

  第2行 1 0 1

  第3行 1 1 1 1

  第4行 1 0 0 0 1

  第5行 1 1 0 0 1 1

  …… ………………………………………

  图1

  5.实际问题

  例6(2007年广东文10).图3是某汽车维修公司的维修点环形分布图公司在年初分配给A、 B、C、D四个维修点某种配件各50件.在使用前发现需将A、B、C、D四个维修点的这批配件分别调整为40、45、54、61件,但调整只能在相邻维修点之间进行.那么要完成上述调整,最少的调动件次(n件配件从一个维修点调整到相邻维修点的调动件次为n)为

  A.18 B.17 C.16 D.15

  【解析】很多同学根据题意发现n=16可行,判除A,B选项,但对于C,D选项则难以作出选择,事实上,这是一道运筹问题,需要用函数的最值加以解决.设 的件数为 (规定:当 时,则B调整了 件给A,下同!), 的件数为 , 的件数为 , 的件数为 ,依题意可得 , , , ,从而 , , ,故调动件次 ,画出图像(或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得最小值为16,故选(C).

  【答案】:C

  5.与其他章节知识结合考察证明

  例7(2008年海南宁夏21)设函数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y=3.

  (1)求 的解析式:

  (2)证明:函数 的图像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并求其对称中心;

  (3)证明:曲线 上任一点的切线与直线x=1和直线y=x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并求出此定值.

  解:(1) ,

  于是 解得 或

  因 ,故 .

  (2)证明:已知函数 , 都是奇函数.

  所以函数 也是奇函数,其图像是以原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而 .可知,函数 的图像按向量 平移,即得到函数 的图像,故函数 的图像是以点 为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3)证明:在曲线上任取一点 .

  由 知,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

  .

  令 得 ,切线与直线 交点为 .

  令 得 ,切线与直线 交点为 .

  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为 .

  从而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所以,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 .

  6.综合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

  例8(2009山东卷理)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已知对任意的 ,点 ,均在函数 且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的值;

  (11)当b=2时,记

  证明:对任意的 ,不等式 成立

  解:因为对任意的 ,点 ,均在函数 且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 ,当 时, ,当 时, ,又因为{ }为等比数列,所以 ,公比为 ,

  (2)当b=2时, ,

  则 ,所以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成立.

  ① 当 时,左边= ,右边= ,因为 ,所以不等式成立.

  ② 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成立.则当 时,左边=

  所以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得不等式恒成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已知 求 的基本题型,并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以及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7.创新性问题

  例9(2007北京理)(本小题共13分)已知集合 ,其中 ,由 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 , .

  其中 是有序数对,集合 和 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 和 .

  若对于任意的 ,总有 ,则称集合 具有性质 .

  (I)检验集合 与 是否具有性质 并对其中具有性质 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 和 ;

  (II)对任何具有性质 的集合 ,证明: ;

  (III)判断 和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2017高三《三角函数》数学教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