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正文
  1.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316

概要: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陈慷 高中新教材选入的《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笔者在教学该诗时,揣摩吟咏中,对诗中的有些章节,结合作者的背景生平及创作意图,有一些个人的理解体会,述与此,就教于大方之家。 1、对《再别康桥》中开头和结尾以及“轻轻的”与“悄悄的”理解: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 陈 慷       高中新教材选入的《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笔者在教学该诗时,揣摩吟咏中,对诗中的有些章节,结合作者的背景生平及创作意图,有一些个人的理解体会,述与此,就教于大方之家。

  1、对《再别康桥》中开头和结尾以及“轻轻的”与“悄悄的”理解: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开头与结尾的两小节中“轻轻”和“悄悄”,在诗歌中起何作用呢?对此,注者颇多,看法殊异。笔者认为,前后此两小节,作者把康桥看作人,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这样,我与母校的交流就成了与人的亲近,有了人的感情,如此,可以看作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以此表达了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一片深情。

    体会过与亲人尤其是母亲见面与别离的人,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年末岁尾,游子归来,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也为了不扰乱母亲宁静的生活,省去母亲为即将归来的儿女的操办,儿女多是“轻轻的来”,尤其是“悄悄的来”;为了工作事业,为了养家糊口,节假一过,劳燕分飞,儿女就要走了,离情别绪萦绕母亲心头,旧时的母亲是手捧游子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今日的母亲,行车安全吃喝拉撒,一遍遍地叮咛嘱咐。东方欲晓,夕阳西下,游子登程,手提行囊,为了不惊扰母亲,多选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儿女所以如此之为,是为了不惊扰母亲,这是对母亲的深挚之爱。

    通过如此的联想理解,我们可以不难理解诗人在开头和结尾两小节里面为什么反复吟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因为把康桥拟人化,所以诗人告别的再见的,已不是客观物质的母校康桥,而是已经人性化了的母校,如此的写法,深切婉转地表达出了对康桥母校的深情……一个“轻轻”与“悄悄”,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着对母校的深深依恋;一个“轻轻”与“悄悄”,虽平浅却悠长,表达了诗人绵长细腻之情感。“轻轻”与“悄悄”表达出的深远意境,可看出诗人驾御语言的不凡技巧。当我们反复吟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时,会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撼人心扉的人性之美!

    另外,为什么诗中说“我不带走一片云彩”,而仅仅“作别西天的云彩”?可以理解为这是“我“不忍心呀!母校康桥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无以回报其教育之恩,我怎能拿走她的任何东西呢?哪怕仅仅是一片“云彩”!

  2、《再别康桥》的第五第六小节里面有,“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对此,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理解:

    先看“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小船儿在水中飘荡,诗人仰望星空,由神秘的星空联想到别离,由别离,诗人翩翩飞翔的思想也在自由的境界里“漫溯”翱翔。“漫”者,充满覆盖也;“溯”者,向上也。诗人的思想将“溯”往何方?从诗人的笔端,我们可以知道是“向青草更青处”!何以如此“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君不知,古人有“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诗句么?那是什么样的意境啊!无边的碧草,遮盖了古驿道,点染了旧城池;青青之草,弥漫天地,送别“王孙”的离情,也弥漫了送别者的心间……如此,我们应该可以理解诗人为何要“漫溯”“青草更青处了”!诗人于小船中仰望星空,想到就要离开康桥,别情涌上心头,再联想到中国古人离别诗章中吟咏的青草,于是,有了“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诗句,于是有了这意韵无穷令人玩味不尽的意境!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康桥再会吧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