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正文
  1.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316

概要: 再看“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星辉”是不可能用船儿装载的,但是“星辉”却是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但它又是无形的。诗人在这里却要用小船儿“满载”它,这是何其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一下,诗人独倚扁舟,荡漾在闪烁着细碎银光的柔波里,仰望星空,遐想被触发,引出了诗人莫名的忧伤……星空是迷离、悠远、浩瀚无际的,从闪烁的群星中,地处异国之邦的母校而且即将离去的诗人,是否联想到了遗恨千古的牛郎织女,从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更感受到了离别的忧愁? 作者将中国古人以水、草写情的意象,与宁静的康河、现代的大学及西方的文明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而不显一丝雕琢之痕,表现了作者不凡的表达技巧。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再看“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星辉”是不可能用船儿装载的,但是“星辉”却是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但它又是无形的。诗人在这里却要用小船儿“满载”它,这是何其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一下,诗人独倚扁舟,荡漾在闪烁着细碎银光的柔波里,仰望星空,遐想被触发,引出了诗人莫名的忧伤……星空是迷离、悠远、浩瀚无际的,从闪烁的群星中,地处异国之邦的母校而且即将离去的诗人,是否联想到了遗恨千古的牛郎织女,从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中,更感受到了离别的忧愁?

    作者将中国古人以水、草写情的意象,与宁静的康河、现代的大学及西方的文明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而不显一丝雕琢之痕,表现了作者不凡的表达技巧。

  3、第六小节中“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又该怎样理解?初读者常常会不自觉地问,“离别”既然是“悄悄”的,怎么会又有“笙箫”?矛盾否?

    诗歌要借助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笔者认为,对该句诗,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虽然诗人主观上是想“轻轻”、“悄悄”的离去,但是心底的波澜却如潮起潮落,诗人心灵的深处,奏响的是离别的呜呜咽咽的“笙箫”!貌似平静,心儿却在吹奏着“怨杨柳”、“琵琶行”!心底是不平静的呀!何为要吹奏“笙箫”?“笙箫”者,中国传统之竹乐器也。其声低沉婉转,夜间吹奏,更能勾动人的离情别绪!离别的惆怅,充溢心头,而外在的表情世界却是风平浪静的!这好有一比,就像一首诗,一支歌,描在纸上,是无声的,而诵读的人,吟唱的人,却可以从无声的字面上凝固的音符间,体会到婉转的声韵,领会到铿锵的旋律呀!同时,“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也照应了开头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潇洒飘逸的诗人徐志摩,以流淌着真情的生花之笔,把新诗的表现形式同中国古老的诗歌意象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技巧可谓圆熟高超炉火纯青!难怪世人公推《再别康桥》是作者的代表之作了!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康桥再会吧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