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傅雷之死» 正文
  1. 傅雷之死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857

概要: 这其实是一种双重人格在艺术理念中的投影,一方面,西方进步的思想艺术使得任何妄自尊大的人都不可能闭目塞听;另一方面,来自某种先天的抗拒,又使他无法放弃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本能留恋。 果然,在1957年,当国家意识形态以“阳谋”的手段诱使知识分子“陈情进表”时,傅雷竟然较早走出书斋,成为上海市政协的“左拾遗”。在一次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完“全国宣传工作会”后,他这样写信告诉远在波兰的儿子:“想想有这样坚强的党、政府与毛主席,时时刻刻作出许多伟大的事业,发出许多伟大的言论,无形中但是有效地鼓励你前进!……照着你的前路,你得不辜负他老人家的领导才好”⑶。 痛切、热烈、天真无邪地为一个国家乌托邦奔走呼号。一切怀才不遇和乖张

傅雷之死,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这其实是一种双重人格在艺术理念中的投影,一方面,西方进步的思想艺术使得任何妄自尊大的人都不可能闭目塞听;另一方面,来自某种先天的抗拒,又使他无法放弃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本能留恋。

  果然,在1957年,当国家意识形态以“阳谋”的手段诱使知识分子“陈情进表”时,傅雷竟然较早走出书斋,成为上海市政协的“左拾遗”。在一次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完“全国宣传工作会”后,他这样写信告诉远在波兰的儿子:“想想有这样坚强的党、政府与毛主席,时时刻刻作出许多伟大的事业,发出许多伟大的言论,无形中但是有效地鼓励你前进!……照着你的前路,你得不辜负他老人家的领导才好”⑶。

  痛切、热烈、天真无邪地为一个国家乌托邦奔走呼号。一切怀才不遇和乖张怪戾的激愤现在都离他而去了,他沉浸在了种族的廓大怀抱中。

  ──这种热情洋溢的投奔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对一个有着明显士大夫气质的中国文人来说,一切似乎又是那么顺理成章。

  而国家政权最终还是抛弃了他。

  一场“和风细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持续不到一个月,暴风雨就突然降临。随着一场全国规模的整肃运动严厉地开展起来后,傅雷立即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打成“右派”,痛苦回家。他的国家信念第一次遭到了重创。

  当然,这也是一切儒式文人“治国平天下”梦想的必然结局。他们获得了他们为自己选择的命运。也就是,当被一腔治世热血鼓荡起来的儒家文人,一厢情愿地去“治国平天下”的时候,他们没有想过的是,谁的“国”、谁的“天下”允许他们“治”和“平”?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国家”和“天下”属于一家一姓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我们跑到别人的家里或祠堂里去“治”和“平”而不被家奴赶出?这个问题孔子本人没有解决好,他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他的徒子徒孙,而他的徒子徒孙,包括屈原、杜甫、陆游、岳飞、方孝孺、王国维在内的一连串风流高标的人物,除了跳江、冤死、愤愤不平以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那么,按照儒家的阶梯理想,一个士大夫剩下的就只能是“齐家”,而“家”是微缩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齐家”是“治国”的预备。因而,《傅雷家书》才以其与国家道德的一致性,成为与早期的《颜氏家训》、近世的曾国藩、李鸿章的“家书”一起为世所重的东方教子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直接导致傅雷自杀的那场大抄家中,“红卫兵”搜出了“家书”的原件。他们满以为写的尽是“三反言论”、“叛国恶词”,谁知傅雷在里面写的多是教导儿子如何“爱国”之类。于是,他们相互传阅,读得入迷,竟至于忘了抄检。可见,批斗傅雷完全是一场误会,一场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误会,误会的原因在于年轻的无产阶级由于学识浅陋而无法理解早期无产阶级的良苦用心。

  而最终是傅聪的出逃宣告了傅式“家国”教育梦的彻底破灭。傅聪,这个被他用棍棒和威吓抚育起来的长子,由于害怕回国后被逼加入到“父亲揭发儿子,儿子揭发父亲”的罪恶循环中而在波兰学成后驾机出走英国。这个在今天看来不失为明智的举动,却对狷直的傅雷构成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打击。毫无疑问,一个一心渴望“精忠报国”的旧式父亲无法容忍自己苦心教导的儿子竟然跑到“敌国”深造。家与国,人与他的种族,亲情伦理与国家伦理这时再次形成了紧张对抗。

  据传记资料显示,他有整整两昼夜粒米未进,痛苦,震惊,忧虑,寝食惧废……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但他更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他不能明白,而且永远不能明白的是,当他真诚地按照传统意识形态要求的“爱国”标准去培养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干才时,那个“爱”的动作只是幻想中的一厢情愿,而它所“爱”的对象──“国”,只是一个在水一方的乌托邦,华衣艳裳、秋水频传地出现在儒家几乎所有的典籍和诗文中,但事实上,它从来没有“爱”过我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聆听父亲的叮咛
《傅雷之死》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