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三、故老母余剩遗款,由人秀处理。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纸六百元,请交还。 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义山庄墓地收据一纸,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370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
傅雷之死,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这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杰出心灵才能作出的超常反应。它清晰、周密,将智慧赋予人的坚忍和冷静发挥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程度。让我们回忆一下他在临终前的最后几天里所受的种种横暴:为了搜寻“反革命证据”,戴红箍的“红卫兵”挖地三尺、煞费苦心,甚至把傅家花园里的月季也连根拨掉;震耳欲聋的口号,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傅雷夫妇先是被罚跪在地,继而被人拉到长凳上戴高帽;……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人有条不紊地书写他的死亡文告,甚至连火葬费,保姆可能需要的生活补助,姑母首饰的赔偿额都一丝不苟地抄出,仿佛这一切在他心中早已酝酿成熟,现在所做的不过是照单誊录。
这和苏格拉底之死完全不同,这个同样是饮鸩而死的雅典人是至死都相信自己的无辜,而恰好是这“无辜”,鼓舞了他赴死的勇气。他坚信神明让他现在死去,不但避免了因年老带来的痛苦,而且雅典会因错勘贤愚而遭到永恒的报复。“如果我不义地死去,这乃是那些不义地处死我的人的耻辱,因为,不义既是可耻的,不义地做任何事岂不都是可耻的吗?……我看,后人对前人的看法,是随着他们生前受不义的待遇或者行不义的事而不同的”⑴这个杀气腾腾的预言在后来得到验证,雅典的民主法庭因为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而苏氏本人的道德学问却没有在这场无休止的争讼中贬值。
但傅雷有什么呢?难道他比这个雅典人更相信神所赋予的“永恒的正义”吗?“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谦卑而自渎似的陈述表明这个东方文人对杀死他的权力以及代表这种权力的暴政并没有深刻的怀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人坦然赴死?这个问题不妨容后商议。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个从完全不同的信仰背景里生长出来的智者,面对死亡却显示了惊人相似的冷静:据柏拉图回忆,苏在众多弟子肝肠欲断的哭泣声中兴致勃勃地接过了盛有毒鸩的酒杯,脸上竟没有丝毫的慌乱和忧惧。当无情的毒药发作到腰部时,他掀开了脸上的白布,说:“克里托,我们应该还给阿斯克勒皮俄斯一只公鸡,记住这件事,千万别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傅就是苏格拉底在远东的忠实兄弟,他在遗嘱中事无巨细的钱款处理,不妨看作是对“苏式死法”的下意识摹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