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及答案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待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解析:选B。感激:感动发愤。2.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道与予在楚州与:连词,“和”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
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标签: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下册知能优化演练试题及答案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待
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
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
解析:选B。感激:感动发愤。
2.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道与予在楚州 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代词,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结构助词,“的”
解析:选B。与:介词,“跟”“同”。
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的一组是( )
①感激不避诛死
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
⑥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解析:选C。①②写“前世有名人”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无异庸人”;④写“近世人”被贬后的表现,作者也不赞成。③⑤⑥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态,符合题意。
4.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
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做穷愁文字,凸现了作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
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直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道)。
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解析:选C。A、B、D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根据。C项对背景的描述有误。余靖是“四贤”之一,而“一不肖”指高若讷。因此,“高若讷”均应改为“余靖”,“余靖”应改为“高若讷”。
二、语言运用
5.下列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按照正确的语序重新排列。(只填写序号)
①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
②就要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
③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④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
⑤要使环境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出中心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逻辑关系排列,可以通过如“要使”“就要”等词进行判断。
答案:④①⑤②③
6.南滨中学举行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为主题的现场书法比赛,请你为该活动写一段宣传语,要求:①主题鲜明;②语言生动得体;③6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内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书法”“现场”,最好能够运用修辞手法,有鼓动性宣传语言。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