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11.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
《小狗包弟》课后练习答案,标签: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1.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10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一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D.未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企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参考答案:
1.A(“揪”应为jiū)
2.D(“绿草如茵”)
3.A
4.B(按照语境这里应该是“做客”。“做客”指临时短期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长期流浪寄居在别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他乡”)
5.B(“半靠边”这里是比喻)
6.C
7.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8.“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9.第二节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的。这种描写在艺术上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10.节选部分形式上表达了作者对小狗的歉意,实质上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谴责。表达手法十分含蓄。
1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激的情感。
12.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之下了,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13.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14.CE
以上就是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小狗包弟》课后练习答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85jc.com。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