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563次
概要: 答: (2)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答: 5、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作为生长在特区的中学生,请谈谈你欣赏的国与国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2分) 答: (三)诗文名句考查(6分) 6、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1)千嶂里,。《渔家傲·秋思》 (2),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池上碧苔三四点,。《破阵子》 (5),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6)须晴日,,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4分) 7、回忆有关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浒传》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请就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的遭遇,谈谈如何体现这一主题?(2分) 答: (2)古今中外,不少作品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悲苦,请从本册书所学小说中举一例言之。注意要概述其事。(2分) 答: 三、阅读能力考查(34分) (一)、课外议论文阅读(14分)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答:
(2)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答:
5、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作为生长在特区的中学生,请谈谈你欣赏的国与国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2分)
答:
(三)诗文名句考查(6分)
6、请把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1)千嶂里,。《渔家傲·秋思》
(2),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池上碧苔三四点,。《破阵子》
(5),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6)须晴日,,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4分)
7、回忆有关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浒传》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请就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杨志的遭遇,谈谈如何体现这一主题?(2分)
答:
(2)古今中外,不少作品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悲苦,请从本册书所学小说中举一例言之。注意要概述其事。(2分)
答:
三、阅读能力考查(34分)
(一)、课外议论文阅读(14分)
有感于陈省身“没听懂”
①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举行期间,有记者问大会名誉主席、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您对大会第一天田刚教授的报告有何评价?”田刚教授是中国青年一代数学家中的佼佼者,是第一位在该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数学家。众记者期待着从陈老嘴里说出“非常精彩”一类的赞扬之语,为自己的报道增加“猛料”。没想到,面对数十位记者和摄像机镜头,陈老却毫不犹豫地朗声答道:“我没听懂。”
②真正了解陈老的人,对他的这个回答并不感到意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先做人,后做事,这正是陈老数十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并亲力躬为的。陈老学术上的成就举世公认,因为在整体微分几何方面的卓越成就,他于1984年获得沃尔夫奖。陈老能取得这样旁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除了天赋,恐怕与其一贯秉持的“诚实”态度不无关系。
③实际上,读一读伟大的革命导师们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治学上,同样是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在马列著作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个共同点:他们在运用新的术语、概念、名词时,都会详细注明是谁首次使用、出处在哪里、如何演变的,十分注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④与一丝不苟的革命导师相比,与陈老等治学严谨的老一辈学术大师相比,国内学术界某些人真应汗颜。他们的行为,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老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懂装懂……其中,一度盛行的抄袭剽窃之风,更是成了学术界最大的公害之一,有学者痛心疾首地称之为“学术蝗祸”。
⑤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入,科学上的谜团将会水落石出,“学术造假”者最终都要露出马脚,而那些如陈老一样孜孜不倦做学问的人,将会赢得全社会永久的敬仰。
8、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陈省身教授“没听懂”这件事要阐明什么道理?(3分)
答:
9、第④段划线句中“有些人”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答:
10、联系上下文,从“举世公认”“痛心疾首”“孜孜不倦”中任选一个短语加以解释。(2分)
答:短语()解释
11、文中提到革命导师和“学术造假”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3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12、作为中学生,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迪?(3分)
答:
(五)、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节选)
余光中
①我的中学时代在四川的乡下度过。那时正当抗战,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寸铁路也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目的地呢,则远在千里外等我,最好是永不到达,好让我永不下车。A那平行的双轨从天边疾射而来,像远方伸来的双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视,久视便受它催眠。
②坐火车最早的记忆是在十岁。正是抗战第二年,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入川之后,刚亢的铁路只能在山外远远喊我了。一直要等胜利还都,进了金陵大学,才有京沪路上疾驶的快意。
③那是大一的暑假,随母亲回她的故乡武进,铁轨无尽,伸入江南温柔的水乡,柳丝弄晴,轻轻地抚着麦浪。那是最难忘的火车之旅了:红旗渡江的前夕,我们仓皇离京,还是母子同行,幸好儿子已经长大,能够照顾行李。车厢挤得像满满一盒火柴,母亲还有座位。我呢,整个人只有一只脚半踩在茶几上,另一只则在半空,不是虚悬在空中,而是斜斜地半架半压在各色人等的各色肢体之间。这么维持着“势力平衡”,换腿当然不能,如厕更是妄想。到了上海,还要奋力夺窗而出,否则就会被新涌上来的回程旅客夹在中间,夹回南京去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