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 正文
  1.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563

概要: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30.下列加黑字的意思。(2分) ①谓为信然()②此人可就见() ③孤不度德量力()④凡三往() 31.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2.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3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2分) 34.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和,“一对”指的是。 3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 36.“受任于败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出师表》
30.下列加黑字的意思。(2分)
①谓为信然()②此人可就见()
③孤不度德量力()④凡三往()
31.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2.乙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3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2分)
34.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和,“一对”指的是。
3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2分)
3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2分)
37.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是:
①②③。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2分)
38.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共写出三个即可)(2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①laálǚ②“翘”改为“撬”
2.(0.5分/空)浅草才能没马蹄大漠孤烟直瀚海阑干百丈冰天涯若比邻
千里共婵娟会当凌绝顶只缘身在最高层留取丹心照汗青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开放性试题,注重句式的整齐和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即可。
4.王熙凤曹操(刘备)林冲孙悟空
5.①他不但学习刻苦,而且乐于助人。②他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刻苦学习。③删去从内心里或由衷的(2)删去“他的妈妈年轻、漂亮、手巧、善良”
6.我如果是你的丈夫,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它喝掉。
7.(1)三国演义罗贯中(2)七星坛孔明借东风或诸葛亮借东风(借东风)(3)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围绕“智”的形象来答即可)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巧说周瑜、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连、七擒孟获、空城计、病死五丈原等。
二、古诗文阅读(共10分)
8.A
9.①现在逃走会死,发动起义也要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怎么样呢?
②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10.D
11.环境语言动作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12.举例举出陈胜的远大抱负、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3.(1)黄道婆、祖冲之、张衡、徐霞客、焦裕禄等
(2)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孔繁森等为民请命:包拯舍身求法:屈原
14.正面观点是:中国人是有筋骨和脊梁的;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15.对“中国人有无自信力”的问题,那些为统治阶级摇旗的御用文人的言论不能作为依据,要深入群众,看看那些也许已经远离我们却不屈于压迫、不愿意受凌辱的有着脊梁的人们。(意对即可)
(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6.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17.①要积累知识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8.知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19.第五段讲的是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发明,第六段讲的是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发明。这两段都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5篇)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