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正文
  1.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863

概要: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 余:……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 2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方法要领 新闻的阅读,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 3、调查报告 基本知识 1.概念根据特定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

余:……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

2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方法要领

新闻的阅读,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

3、调查报告

基本知识

1.概念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2.特点①针对性②真实性③典型性

考查方式

1.根据提供的数据和材料提炼观点、主题。

2.根据提供的材料简要列举报告提纲。这种考查着眼点在学生的理性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把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作为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可能其中的有些题目会涉及调查报告独具的特点,如文章使用的说明或议论方法(数字或图表)、语言风格。

典型示例

2004年上海试题“关于报纸广告的调查”是一篇调查报告。

方法要领

调查报告的阅读:一读开头,明确调查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二读主体部分,主要是快速浏览,重在清楚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三读重点数据,深入研究核心内容,以利准确把握文本。

4、科普文章

基本知识

1.概念通过科学浅显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介绍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揭示科学原理,帮助人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文章为科普文章。它既可以对科学原理加以解说,也能对某种现象进行科学探索。

2.特点①主题鲜明,往往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②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一般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后,后几个自然段分别以科研成果、举例子、展示实验结果等对主题加以说明,探讨利弊,诠释过程,阐述概念。③内容新颖,反映的往往是科技、医疗、文化领域的前沿动态。④语言生动,通常会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考查方式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典型示例

2007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

……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4.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5.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6.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方法要领

阅读原则:立足文本,到文本中去筛选信息、甄别比较、组织答案。

答题方法:三个关键词——“定位”,“对照”,“判定”。

III问题诊断

【小引】实用类文本阅读,运用科学思维,应善于从反思的角度,对文本解读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诊断、矫治和逻辑归因,从而走出思维的误区。反思的深度往往决定阅读能力提升的高度。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失误进行诊断,以便弄清失误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走出思维误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谨防语文课堂教师“失语症”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