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古诗词鉴赏:多角度切入,个性化解读» 正文
  1. 古诗词鉴赏:多角度切入,个性化解读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187

概要: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 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 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示例: 一、从品味字句角度赏析:这首诗用字看似信手拈来,却耐人寻味,如末句中“又”字,写出诗人虽“两鬓霜华”,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国事奔忙,一洗断肠的哀怨,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同时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跃然纸上。二、从技巧角度赏析:这首诗先抑后扬,一、二句描写的景象萧索凄清,是“抑”;三句写诗人鬓发花白,远旅他乡,惆怅思归,仍然是“抑”;末句闻马蹄之声,诗人陡然振起,断肠哀怨全无,爽朗豪健之情溢于言表,是“扬”。三、从意象角度赏析:诗中的西风、落日、斑草、薄云、秋空、归鸟等形象汇成一幅太行秋景图,特别是其中的归鸟飞动点活了静态的画面,它的渺小衬托出秋空的寥廓,它的独还故巢寄寓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四、

古诗词鉴赏:多角度切入,个性化解读,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

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

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示例:

一、从品味字句角度赏析:这首诗用字看似信手拈来,却耐人寻味,如末句中“又”字,写出诗人虽“两鬓霜华”,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国事奔忙,一洗断肠的哀怨,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同时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跃然纸上。二、从技巧角度赏析:这首诗先抑后扬,一、二句描写的景象萧索凄清,是“抑”;三句写诗人鬓发花白,远旅他乡,惆怅思归,仍然是“抑”;末句闻马蹄之声,诗人陡然振起,断肠哀怨全无,爽朗豪健之情溢于言表,是“扬”。三、从意象角度赏析:诗中的西风、落日、斑草、薄云、秋空、归鸟等形象汇成一幅太行秋景图,特别是其中的归鸟飞动点活了静态的画面,它的渺小衬托出秋空的寥廓,它的独还故巢寄寓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四、从比较阅读角度赏析:诗的前三句的意境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后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颇为相似,但就整体而言,却又有所区别:于诗结句闻马蹄之声,如见骑马之人,“两鬓霜华”,仍巡视太行,“忧国忘家”溢于言表,而马曲则隐含一种消极遁世味道。五、从“起、承、转、合”角度赏析:这首诗承转自然,别具一格:首句平视,写太行秋景的衰草、落日;二句紧“承”,仍写太行秋景:暮云、秋空、飞鸟,角度是仰视;三句是“转”,由景及人,转中有承,“两鬓霜华”写诗人自身形象,这形象暗承上句“飞鸟”;末句是“结”,明扣诗题。此诗也可从常见的情与景关系角度进行赏析,诗中景与情看似分写,其实一体连贯,耐人寻味。(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上一页  [1] [2]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阅读黄金原则下的语境揣摩法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