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四个“一”
-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619次
概要:陈胜全 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由于应式作文教学和创作式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花”和“虚”的消极态势。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作文教学在沿着素质型轨迹发展的基础上,应怎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达到以文育人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关键要解决好四个“一”。 一、明确一个认识:作文及作文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1.为什么动笔写文章?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作过精辟的论述:一是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自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确实,不论哪种动机,都应是写作人的自觉之举。情动于中,而自然形于外。对中学生而言,如果仅以叶老的话去界定——是为了宣示所需要宣示的,或确然形成一个完好的定形,显然艺术化了些;若用许多教师的一般观念去归属——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在考试中出佳作,在生活、学习中受用,则又过于“实用”化。其实,学生写作
作文教学中的四个“一”,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陈胜全
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由于应式作文教学和创作式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花”和“虚”的消极态势。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作文教学在沿着素质型轨迹发展的基础上,应怎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达到以文育人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关键要解决好四个“一”。
一、明确一个认识:作文及作文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1.为什么动笔写文章?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作过精辟的论述:一是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自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确实,不论哪种动机,都应是写作人的自觉之举。情动于中,而自然形于外。对中学生而言,如果仅以叶老的话去界定——是为了宣示所需要宣示的,或确然形成一个完好的定形,显然艺术化了些;若用许多教师的一般观念去归属——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在考试中出佳作,在生活、学习中受用,则又过于“实用”化。其实,学生写作文的目的往往是这两种认识的中性结合:既有从生活实际上和情感上宣示心中所要宣示的东西的表达动力,又有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以便在考试和学习、生活中运用的需要压力。
2.作文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学生作文目的来定位。应界定在培养学生自发宣示心中思想和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写作能力。即能够文从字顺、明晰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有用见闻和情感的能力,不可过分降低或随意拔高。教学中必须打破旧的观念,特别是教学生“做”作文的观念。要少些“遵命”作文,以学生的自身需要去诱发其作文,让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机敏好学、朝气蓬勃的学生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下,主动作文,健康发展。
二、落实一条原则:紧扣生活作文章。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立足点,在“生活”上下功夫。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活视野开阔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思路。关注生活越细心,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刻,就越易产生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的愿望。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作文才能是自然之举,才能由教师“要我作文”变为学生“我要作文”。同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热心生活的人,才能随时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出现的新气象、新变化、新问题,丰富写作材料,作文时思维敏捷。
2.以生活为内容设计作文教学。单纯追求“艺术”,只注重各种技法训练的作文教学,常事与愿违。教师费尽心机,学生学多得少。与生活有距离的作文教学设计,使学生面对陌生的命题或素材,强不知以为知,无话说而偏要说,模仿、编造的弊端自然就十分突出了。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生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在真实的氛围中变得活跃,写作思路自然开阔。
3.以生活为标准评定学生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的起点应重在内容,好文章必须正确反映生活的真实,把客观现实(包括写作者因现实而触发的情感)艺术地表现出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思想共鸣。那种远离生活实际的“阳春白雪”,脱离现实的“想象”之作,即使再艺术化,也算不得真正的佳作。评定以是否反映生活的真实为标准,有利引导学生作文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抓好一种训练:作文基本功扎实到位。
由观察到分析,由分析到表达,是一个完整的写作基本功训练体系。观察、分析、表达,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哪一环忽视了,都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观察。要从生活中收集到好的作文素材,必须要善于观察。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有目的地、细心地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课内外的阅读材料(包括影视资料)也可作为观察对象,以获得作文的第二手材料。如写议论文,事实论证中的事实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周围,既不可能也不实际,就可引用阅读报刊获得的素材。进行观察训练,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如概貌观察、比较观察等等。坚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点面结合(既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的原则。
2.分析。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观察获得的材料往往良莠相杂;由于理解能力的局限,对搜集到的材料学生可能不会用或错用。作文教学重视分析能力训练,首先是指导学生对材料作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选择,将具有广泛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材料贮存下来。再引导学生对贮存下来的材料作出准确的本质性识辨,以便根据作文命题选择恰当的材料,或根据材料立意、拟题作文。训练中要教给学生适当的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联想分析、求异分析等。当然,分析能力训练,不光体现在选材、审材上。审题、布局、行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应注意分析训练。
[1] [2]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山水田园诗”阅读方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