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高中生必读名著读练写考全能手册之《女神》(三)» 正文
  1. 高中生必读名著读练写考全能手册之《女神》(三)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749

概要: 素·材·点·拨 《女神》中的“自我”是大自然与人的统一,是动的精神的统一,是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与充满活力的人的统一,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都构成了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群体,天人合一组成了诗人要表现的“大我”。 适·用·话·题 “小我”“大我”、天人合一、和谐社会 博爱精神 郭沫若在《梅花树下的醉歌》诗中,曾写下了这祥的诗句:“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世界不可能由爱来构成,但一个缺乏爱的世界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美好。“五四”时期,“博爱”作为一种与“自由”“平等”平列的口号,曾深深地拨动着国人心灵的琴弦。 《棠棣之花》这一诗剧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诗人对当年“陷在水深火热中的天下底姐妹兄弟”,不仅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发誓:“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让天下的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便是自己“无上的幸福”。诗人这种舍己为民,以人民的幸福为最大幸福的集体主义幸福观,永远是可宝贵的,应该加以发扬光大。 素·材·点·拨 郭沫若的博爱精神,在《女神》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高中生必读名著读练写考全能手册之《女神》(三),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素·材·点·拨

《女神》中的“自我”是大自然与人的统一,是动的精神的统一,是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与充满活力的人的统一,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都构成了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群体,天人合一组成了诗人要表现的“大我”。

适·用·话·题

“小我”“大我”、天人合一、和谐社会

博爱精神

郭沫若在《梅花树下的醉歌》诗中,曾写下了这祥的诗句:“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世界不可能由爱来构成,但一个缺乏爱的世界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美好。“五四”时期,“博爱”作为一种与“自由”“平等”平列的口号,曾深深地拨动着国人心灵的琴弦。

《棠棣之花》这一诗剧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诗人对当年“陷在水深火热中的天下底姐妹兄弟”,不仅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发誓:“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让天下的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便是自己“无上的幸福”。诗人这种舍己为民,以人民的幸福为最大幸福的集体主义幸福观,永远是可宝贵的,应该加以发扬光大。

素·材·点·拨

郭沫若的博爱精神,在《女神》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渴望祖国面貌的彻底革新,预言新中国的诞生;二是热爱祖国人民,祈盼祖国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三是对大自然、对儿童、对恋人、对朋友的歌颂,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广泛热爱。郭沫若的这种崇高的幸福观,贯串于他的一生。

适·用·话·题

幸福观、使命感、爱国思想、关爱他人

高考活用

考题回放

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说,郭沫若“用海涛的音调,雷霆的声音”,喊出了“五四”时代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声。当“五四”狂潮逐渐远去,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学子,重温《女神》会产生什么感想呢?

结合自己阅读《女神》的体会,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2005年河南省高考魔怒试题)

满分作文

重温《女神》:用重金属音乐打造别样人生

河南一考生

郭沫若在《我怎样开始了文艺生活》中说的:“紧紧跟踪着时代走,不要留在时代的后面,是很要紧的。”“……抓紧着时代精神,在时代的主潮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能的歌手。”郭沫若自己正是这样一位时代的歌手。他的《女神》蕴涵着无限的美感和催人奋进的呐喊,擂响着他的人生战鼓;响亮的旋律,激荡在20世纪、回响在21世纪。

《女神》激动了几代人,直到现在,还在激动人们的心,是真正的传世作品,有着沉甸甸的价值和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比如《立在地球边上放歌》、比如《凤凰涅槃》,无论从什么角度说,都是精品,是经典之作,是经得起时间洗磨的大作。经过7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诗仍然凸现着它的魅力,流光溢彩。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代表作品,《女神》中这些诗,是“五四”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旗帜,是火炬,是号角,是鼓点。泰戈尔似的挚情,歌德似的炽烈,惠特曼式的热忱,加上年轻郭沫若胸中激荡的那种勇士的斗志情怀,使这些用热血吟出的诗句沸腾了人们的心,燃起了人们的斗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温婉的琴声已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声音,人们需要打击乐的冲击和呼唤,需要的是重金属音乐的激励,而《女神》就是这样的具有振聋发聩影响的“重金属音乐”。《女神》的诗作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由诗人燃起,把诗人锻造成战士,也把无数人锻造成战士,他们就高擎着这样的火炬,去烧掉旧的大厦,或者宁可焚掉自己,在热火中寻求新生。

读《女神》,眼前总是浮现出“五四”时期的郭沫若,他不妥协,不胆怯,无所顾忌,勇往直前,颇有敢打敢拼的战士风范。《女神》中的诗,铿锵有力,气势磅礴,音韵激荡,琅琅上口,有极强的冲击力和张力;意象新颖、大胆,每个诗行均如海浪层层激涌,其感染力和鼓动力无与伦比;而且意蕴深厚,极易引起强烈共鸣。

人生永远需要烈火锻造,这是我读郭沫若《女神》的一个最大感受。和当年的郭沫若们相比,我们今天的青年都太脆弱,太稚嫩,太不能经风雨,太没有担当意识和担当的实力。前路风雨难以预料,我们需要把自己放在烈火里去锻造,淬去稚弱,淬去沮丧,淬去颓唐,使自己多一分刚强和坚韧,只有这样,才能步入人生的佳境,发出自己的光热。

小感觉、小情调的诗,灰淡的、晦暗的诗我们已读得太多,已经浸渍得我们有时连话都不想大声去说,又怎能抖擞精神去行路?真需要读一点《女神》这样“重金属音乐”一般的诗,激励一下自己,不要那么怠惰,只有这样,行在途上才能闪出自己的亮色。

我们相信:《女神》激荡悠长的回音,将继续响彻下去,传播下去,激励一代代青年踏着时代的脉搏去追求光明、获得新生!

名师解读

“泰戈尔似的挚情,歌德似的炽烈,惠特曼式的热忱,加上年轻郭沫若胸中激荡的那种勇士的斗志情怀,使这些用热血吟出的诗句沸腾了人们的心,燃起了人们的斗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温婉的琴声已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声音,人们需要的是重金属音乐的激励,需要打击乐的冲击和呼唤,而《女神》就是这样的具有振聋发聩影响的‘重金属音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精当地概括了《女神》的思想精髓以及诵读《女神》的独特感悟,语言准确流畅,让人耳目一新。俗语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如果不是反复诵读《女神》、透彻领悟《女神》,怎么能从《女神》中获得如此独到的人生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诗歌剖析:诗的结构肌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