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囚绿记》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师:老师先来解释这个标题——读文本事情之“表现”看其“表现性”。事情的“表现”就是事情的“情状”,“表现性”就是事情如此如此的“情状”所具有的内涵、性质。比如,解读下面由“我”讲的小故事,以这个方法很容易读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我在菜园里见到一条蛇。我一见到它,扭头就跑。同时,在我扭头跑的一瞬间,也见到蛇像箭一般射入蔓草丛中。结果,我和蛇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在这个小故事中,事情的“表现”是什么?从“我”这一方面说,“我”一见到蛇,立刻逃开了,表现出“我”害怕蛇;从蛇那一方面说,蛇见到“我”的一刹那像箭一般地射向草丛,表现出蛇害怕人。双方都逃离
《囚绿记》课堂实录,标签:高一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囚绿记》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老师先来解释这个标题——读文本事情之“表现”看其“表现性”。事情的“表现”就是事情的“情状”,“表现性”就是事情如此如此的“情状”所具有的内涵、性质。
比如,解读下面由“我”讲的小故事,以这个方法很容易读出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在菜园里见到一条蛇。我一见到它,扭头就跑。同时,在我扭头跑的一瞬间,也见到蛇像箭一般射入蔓草丛中。结果,我和蛇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
在这个小故事中,事情的“表现”是什么?从“我”这一方面说,“我”一见到蛇,立刻逃开了,表现出“我”害怕蛇;从蛇那一方面说,蛇见到“我”的一刹那像箭一般地射向草丛,表现出蛇害怕人。双方都逃离对方,结果相安无事。这又表现出一个道理——双方都各自害怕对方,那就没有伤害。这就是“恐惧和平”。
相反,倘若有一方不害怕对方,无论是人或者是蛇,很容易发生攻击现象。
从事情的“表现”如此去追问其“表现性”,便可以领悟出这样的道理。接下来就按照这样的路子去解读《囚绿记》。同学们注意,老师拟的讲课标题本身就是上述解读方法的体现。
1.从“我”的“选择”读“我”——爱绿。
师:先看一看“我”选择的小屋有什么“表现”呢?
生:“高广不过一丈”,“潮湿的地面”,“令人感到炎热”,“南边的小圆窗有个洞”。
师:显然,这个屋子小、潮、破、热。“我”选择房间时,还有选择余地吗?
生:还有几间房子供“我”选择。
师:在还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怎么就偏偏看中了它呢?
生:小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
师:“我”的这些“表现”表现了什么感情?
生:对绿的热爱。
师:这就是从“我”的“选择”这种“表现”来读“表现性”——爱绿。读这一部分,还需要特别指出文章写到小圆窗左下角有个洞,似不经意,但它为囚绿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点很重要,使文章很严密。逻辑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给人一种必然这样而非那样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2.从“对语”读“我”与“绿”之关系——爱生和谐。
师:从“我”选择小屋已经看出爱绿之情,那么,“我”在文中是怎样表白的呢?
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师:知道“涸辙的鱼”的典故吗?
生:有一条鱼困在车辙里快干死了,它盼着雨水。
师:这是庄子讲的寓言故事。以“涸辙的鱼”盼水之情来比自己盼绿之情,这个比喻使情感溢于言表。既然“我”这样地爱绿,那么,具体与绿藤怎样相处呢?
生:“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师:我们要注意“对语”这个表述,“我”与“绿”说话了吗?
生:“对语”不是用嘴,而是心语,是精神交流。
师:“我了解自然”,“它了解我”。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知道吗?
生:……
师:这还是《庄子》中的故事,写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庄子说,我知道鱼之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知鱼之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我知自然,自然知我。这种“物”与“我”相知,显然是从《庄子》中的故事衍生出来的。
这种“物”与“我”交融的情境,在李白和辛弃疾的词中都有描写。李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对语”这一情状,极写“我”与“绿”的和谐。在爱绿的情感下,“我”的心情如何?“绿”的状况又如何?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