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军祠探古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352次
概要:曹敬三 阳春三月时随团畅游江南苏杭精华区景点,于游览钟美毓秀,风光旖旎的西湖后,特驱车前往王右军祠探古。王右军祠现址,相传春秋时勾践曾于此处植兰,汉代时曾设为兰亭。羲之名传千古的兰亭序,就在此曲水修禊、酒兴正浓时挥就的。晋太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羲之偕友好四十二人,在绍兴西南郊外修褉,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谈笑风生。羲之兴之所至,写下千古闻名的《兰亭序》,成为绝世不朽的墨宝。
王右军祠探古,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曹敬三 阳春三月时随团畅游江南苏杭精华区景点,于游览钟美毓秀,风光旖旎的西湖后,特驱车前往王右军祠探古。王右军祠现址,相传春秋时勾践曾于此处植兰,汉代时曾设为兰亭。羲之名传千古的兰亭序,就在此曲水修禊、酒兴正浓时挥就的。晋太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羲之偕友好四十二人,在绍兴西南郊外修褉,一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谈笑风生。羲之兴之所至,写下千古闻名的《兰亭序》,成为绝世不朽的墨宝。
兰亭确实位置,原文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文中注释谓:“会稽郡名,今江苏东部,浙江西部皆其地也。山阴, 县名,今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现绍兴县为绍兴市,故兰亭确实位置,在绍兴西南郊外。绍兴不仅是古今文人荟萃,而山水亦甚秀丽。清代戴南山谓:“浙东西 地多名胜,而绍兴山水、尤为秀绝寰宇。其间名臣巨儒,豪杰之士,比肩接踵而出,自宋以来,极称盛焉。”绍兴名士代出,除晋代王右军最有名外,宋代陆游,有 名的爱国诗人及清末民初鲁迅(周树人)与其弟周作人二兄弟,均为绍兴杰出文豪。右军祠中的亭碑遗迹,兹凭参访所见,简介于后:
1、兰亭与兰亭序碑亭:
当我们车抵右军祠,迎面“王右军祠”四字匾额及两旁高挂的红灯笼极为醒限的展现于眼廉。门旁楹联:“盛会平殊放怀宇宙忘今古,幽情共叙极目山林快咏畅。”进入祠内,步于行人道,举目四望,祇见楼阁碑亭林立。祠周遭景色、适值三春,更是一派山林秀润,气象万千,清溪回绕,翠竹成丛,东风徐来,尤为开怀。诚如兰亭序原文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映带左右。”我们边饱览景致,边探亭寻碑,首先参见兰亭,该亭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一六九五),背面临水,亦即当年右军修禊处。亭为檐顶建筑。亭中之康熙“兰亭”御笔手迹碑,在文革时被砸成四块,直至(公元一九八○)年修复。碑面“兰”字仍缺尾,“亭”字缺头,但其体仍骨肉丰满,古意盎然。大陆多少文物古迹,毁于文革,是无法弥补,不胜唏嘘。
在兰亭后即兰亭序碑亭,其建筑为双层八角形,与兰亭同一时所建。中央石碑上刻着当年右军修禊时兴之所致写下的千古闻名之“兰亭序”全文。笔者逐字数完全序文之字,全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构别体,文中“之”字最多,连羲之之名“之”字,计二十“之”字,故成为旷世不朽之翰墨。
2、墨华亭与文昌阁:
墨华亭与文昌阁面对。墨华亭两旁有荷花池,相传王羲之临池学书、常在池中洗笔,日久水变成黑色,故名。亭始建于康熙三十七(一六九八)年,亦云是(一九一四)年, 陶恩沛从天皇寺故地所移建者。在绍兴内天皇寺后之王家山,即王羲之故居,后王右军第七代孙出家,法名智永,智永将兰序珍藏于佛寺之梁上,后将衣钵传于辨才法师,而有萧翼智取辨才兰亭序之故事。墨华亭内有“羲之画像”及“尽得风流”古匾和各种版本的兰亭序,王羲之法帖。文昌阁亦为四角形建筑,亦在康熙(一六九八)年所建。阁内三间陈设挂满了兰亭序各种版本。其条幅字有大有小,笔飘若游龙,矫若蛇游。使游客目不暇见,究竟谁是书圣羲之真笔迹,恐怕无一可断定的。
3、鹅池:
鹅池在文昌阁右前方,后一片竹丛,前面临小溪。“鹅池”二字刻石碑于三角亭中,每字大四平方尺,雄健有力。亭前路旁之小溪,盖右军养鹅之溪也。王羲之传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鹅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爱鹅,养鹅、书鹅,传说“鹅池’两字,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手笔。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兰亭集序》的教学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