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荷塘月色》有关资料» 正文
  1. 《荷塘月色》有关资料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482

概要: 朱自清最有名的几篇散文,该是《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不妨就这几篇代表作,来探讨朱文的高下。 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一文里,曾有这样的评语:“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朴素,忠厚,平淡,可以说是朱自清散文的本色,但是风华,幽默,腴厚的一面似乎并不平衡。朱文的风格,论腴厚也许有七八分,论风华不见得怎么突出,至于幽默,则更非他的特色。我认为朱文的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至于郁达夫的评语,尤其是前面的半句,恐怕还是加在徐志摩的身上,比较恰当。早在20年代

《荷塘月色》有关资料,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朱自清最有名的几篇散文,该是《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不妨就这几篇代表作,来探讨朱文的高下。

  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一文里,曾有这样的评语:“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朴素,忠厚,平淡,可以说是朱自清散文的本色,但是风华,幽默,腴厚的一面似乎并不平衡。朱文的风格,论腴厚也许有七八分,论风华不见得怎么突出,至于幽默,则更非他的特色。我认为朱文的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至于郁达夫的评语,尤其是前面的半句,恐怕还是加在徐志摩的身上,比较恰当。早在20年代初期,朱自清虽也发表过不少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虽也引起文坛的注意,可是长诗也好,小诗也好,半世纪后看来,没有一首称得上佳作。像下面的这首小诗《细雨》: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已经算是较佳的作品了。至于像《别后》的前五行:

               我和你分手以后,
               的确有了长进了!
               大杯的喝酒,
               整匣的抽烟,
               这都是从前没有的。

  不但太散文化,即以散文视之,也是平庸乏味的。相对而言,朱自清的散文里,倒有某些段落,比他的诗更富有诗意。也许我们应该倒过来,说朱自清本质上是散文家,他的诗是出于散文之笔。这情形,和徐志摩正好相反。

  我说朱自清本质上是散文家,也就是说,在诗和散文之间,朱的性格与风格近于散文。一般说来,诗主感性,散文主知性,诗重顿悟,散文重理解,诗用暗示与象征,散文用直陈与明说,诗多比兴,散文多赋体,诗往往因小见大,以简驭繁,故浓缩,散文往往有头有尾,一五一十,因果关系交待得明明白白,故庞杂。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当然是诗句。里面尽管也有因果,但因字面并无明显交待,而知性的理路又化成了感性的形象,所以仍然是诗。如果把因果交待清楚:

假使东风不与周郎方便,
铜雀春深就要锁二乔了。

  句法上已经像散文,但意境仍然像诗。如果更进一步,把形象也还原为理念:

             假使当年周瑜兵败于赤壁,
             东吴既亡,大乔小乔,
             就要被掳去铜雀台了。

  那就纯然沦为散文了。我说朱自清本质上是散文家,当然不是说朱自清没有诗的一面,只是说他的文笔理路清晰,因果关系往往交待得过分明白,略欠诗的含蓄与余韵。且以《温州的踪迹》第三篇《白水漈》为例: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许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谷”,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空处,最是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荷塘月色》的教学对高中新课程的启示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