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荷塘月色》的教学对高中新课程的启示» 正文
  1. 《荷塘月色》的教学对高中新课程的启示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754

概要:任颖 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所设的五个必修模块,要在高一、高二第一学期完成,任务很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高中课改实验区教师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最近在宁夏银川二中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一课时引领学生解读《荷塘月色》,给人以较大的启发。

《荷塘月色》的教学对高中新课程的启示,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任 颖    

  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所设的五个必修模块,要在高一、高二第一学期完成,任务很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高中课改实验区教师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最近在宁夏银川二中举办的“高中新课程‘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用一课时引领学生解读《荷塘月色》,给人以较大的启发。
  
  陈隽老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富有表现力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

  2、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

  3、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打出对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句的反面评论,结合评论,引导学生赏析。然后以“我看《荷塘月色》”为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自然引入对文章意境美的品读,接着又让学生思考:

  1、作者描写了荷塘中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如果只写美景,其他就可删除了,但这样行吗?引导学生从4~6段出发,探讨作者的人格魅力。

  2、作者笔下有很多的景可以写,但他为什么只写荷塘?
  
  纳春燕老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入,在屏幕上打出几幅荷花图,师生共同背诵描写荷花的有关诗句,思考:

  1、从题目看,文章主要写什么景?

  2、找出直接与题目相对应的写景段落。接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其中,对第四段、第五段进行仔细鉴赏,然后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探究作者的情感历程。思考:写这篇文章时,朱自清才29岁,但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前途无量,他为何如此惆怅和苦闷?你能否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张强老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荷与月为主线走近中国知识分子的诗性家园。

  2、通过重点语言的品味,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导入新课:

  1、《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大家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景。

  2、古诗文中写荷与月的很多,请回忆一些背一背。

  3、在这些古诗文里荷与月有什么意味呢?

  教师小结后引导学生思考:

  1、朱自清有深厚的诗学功底,他借荷与月来抒情,文中除了荷与月本身的文化意蕴外,还表达了什么特殊的情感?

  2、找出表现作者内心活动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矛盾?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月下的荷塘有哪些景?哪个最难写?在《荷塘月色》中有一段没写荷和月的文字,过去编者曾删去了,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并讨论删得是否有道理。
  
  这三节研讨课对实施高中新课程具有以下启示:  
  
  1、突出一点,带动全篇:
  
    这三位教师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解读《荷塘月色》的全部内容,而是突出一点,带动全文。他们或是引领学生通过驳斥对朱自清景物描写的反面评论,引入赏析文章关于荷塘中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从而体味作者的人格魅力;或是引领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或是引领学生重点解读作者以荷与月为抒情对象的特殊用意,走近作者,感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怀。这三节课,让每一位观摩者深入地体会到,只要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以释放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摒弃过去的烦琐讲析,不求深、细、透,还原语文的整体美感与生动形象,就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解读好课文,还可以还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荷塘月色》教学参考资料索引·论文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