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正文
  1.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878

概要: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863计划”:从载人飞船起步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而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航天事业战绩辉煌“神五”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