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 正文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691

概要: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初中部艾国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资料,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初中部 艾国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文学常识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4、《孟子》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说理散文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了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及他对哲学、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王道”“仁义”、“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5、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6、孟子名言名句:

   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⑶ 五十步笑百步

   ⑷ 尽信书不如无书。

   ⑸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正音

 
夫(fú) 谿(xī) 畔(pàn) 粟(sù)         畎(quǎn) 说(yuè) 乏(fá) 曾(céng)


三、解释下列实词

  1、得道:施行“仁政”。助:帮助、支持失道:违背道义。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城,内城。郭,外城。

  4、环而攻之而不胜:

   ⑴ 而,表修饰;

   ⑵ 而,表转折,却。环,围。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