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整理编辑 金庸和池田在一次对话中讨论了另一共同喜爱的法国作家雨果。两人均激赏雨果对人生的深刻观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详细评析了《悲惨世界》和《钏楼驼侠》(即《巴黎圣母院》)这两本你代表作的主要人物。 池田:在我们两人的青年时代所共同爱读的书籍之中,有维克多·雨果的许多作品。雨果是以“人性之光”照亮世界的大文豪,是不屈不挠的人道主义斗士。在我与您对谈的文学舞台上,他是一个不可以欠缺的“主角”。 金庸
大文豪雨果:以人性之光照耀世界,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悲惨世界》中的密里耶尔主教
金庸:先生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阅读雨果的大作《列·米歇拉布雷》,相信这是 LesMiserables 一书的日本译名,中文译为《悲惨世界》。这个中文译名相信是留学日本的中国著名僧侣文人苏曼殊所译。此书法文原名的意思,直译是:“那些悲惨可怜的人们”,“悲惨世界”四字颇为恰当地译出了这意思。……我最初读《悲惨世界》,也是十五六岁之时,读的是《苏曼殊全集》中的译本,那只有一个开头,译到主角尚凡让偷主教的银器被捕、得到主教宽恕而代为隐瞒,以后就没有译下去了。
池田:书中的密里耶尔主教是作为“神职人员”的应有态度来描写的。譬如,有这样的描写:他说,“最漂亮的祭坛”是“被慰藉的、对神怀着感谢的不幸人的心”。他自己过着朴素的生活,严以律己,充满着给人无限的慈爱之心。他把那些不幸的人们称为“患者”和“病人”,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以付诸奉献的“献身”之行动──不问宗教,不问宗派为何,应当是任何宗教神职人员的实践行动之理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却多的是“比庸俗还庸俗”的堕落的神职人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金庸:我早已听说过,池田先生敢于对那咱堕落的神职人员作对和批判。我当时所读到的《悲惨世界》虽只是片段,但震撼力强劲无比,以文学价值言,远远在大仲马、梅里美(我也很喜欢的另一位法国小说家梅里美,《卡门》的作者)等人之上。文学风格与价值的高下,即使对于当时我这个没有多大见识的少年人,其间的对比也是十分明显的。
“雨果”是诗,燃烧着“灵魂之火”
池田:我曾这样说过:雨果是“诗”,有着不断燃烧的“灵魂之火”,有着包容万物的“宇宙的律动”,有着对被折磨的人们的“恸哭”,有着对虚伪和不公平的“愤怒”。而且,也有着对凛凛正义的“渴望”。维克多·雨果是我青春的伴侣。不,也可说是我一生的伴侣吧!雨果是“人性之光”,是照耀在为眼前苦恼的一个“人”,然后痛击造成这样“悲惨”现实的社会,构想着所有人都能共生的理想世界,进而向自然、大地、堪称生命摇篮的“宇宙”扩展开去。从微观的世界向宏观的世界凝视不动,包容、孕育的“强力的目光”,是雨果作品的特色。
金庸:适如所言。
池田:《悲惨世界》的卷首上印着一句话:“只要这土地上有着无知和悲惨,像本书一样性质的书就不无裨益。”雨果的文学热情,对于在现实社会中贫困、与那些隐匿于自己个人的生活世界中,玩弄着近乎独语的、令人费解的语言文字的所谓现代作家的“高雅矜贵”的气派绝然无缘。上述雨果的社会意识,就是您所熟知的那种“欧洲合众国”的理想未来。那就是对欧洲列强各国,就像南北韩一样一线分割,却不断地进行流血的角逐的世纪中,提出在大领先于时代的伟大构想,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