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金庸:我了解到雨果的“人性之光”,是通过他的小说而不是诗歌。外国诗歌译成中文,不易令读者感动。进一步果的浪漫派戏剧例如《艾那尼》(Hernani),很早就有了中文译本,我在其中激昂的吟咏中感致函激情和“魂之热火”。 池田:比如就有这样的话:“侧腹淌血的人记忆犹新侮辱人者常糊里糊涂就忘记了自己的恶行,但受辱者却会顽强地留着被侮的印象,永久地挥之不去。”这就是我们可以听的一生与肆虐者战斗的雨果呼叫的话语。 金庸:雨果的大仲马一样,都因为受到莎士比亚与司各各特的强烈影响而撰写浪漫派出的历史冒险小说,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也因此非常之喜爱大仲马。1993年春天,我受爱丁堡大学的邀请,前去作了一次关于小说的演讲。我先来一个开场白。
大文豪雨果:以人性之光照耀世界,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巴黎圣母院》的驼侠与女巫
金庸: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书名中文译作《钟楼驼侠》,突出了这个“侠”字,此后电影和卡通片也都采用了这个译名。圣母院位地巴黎市中心,是天主教的大教堂,双楼并峙,建筑宏传瑰丽,雨果这部小说以这大教堂为背景。
池田:雨果在作品中特辟一章名为《圣母院》,将大教堂的匠心构思、建筑模式、历史等在书中娓娓道来。作为“法兰西的象征”的大教堂,似乎已深深植根于雨果的心目中。
金庸:您对此书当十分熟翻,此书不如《悲惨世界》那么有名气,所以不妨也向读者谈谈此书。小说中描述教堂中一个职司撞钟的驼子(奎西莫杜)。此人力大无穷,但奇丑无比,背脊既驼,且獠牙翻目,歪嘴垂鼻,简直不似人形。
池田:书中背景是中世纪,而作品却写于十九世纪。因而有必要考虑怎样反映中世纪时的时代感。金庸:说得对。其时为中世纪,世人迷术,见他如此丑陋,群以为妖,绑之于高台,鞭笞之余,尚欲令其日晒而死。有一吉卜赛马跳舞女郎安斯慕拉达见而生怜,攀上高台以清水喂之,驼子得以不死。安斯慕拉达容貌绝美,舞技迷人,观众见之失魂落魄,市人以为她是女巫,欲逮而处死,绑上吊架。
池田:以捉“女巫”来说,在现代也没有改变这个构图。在谣言四起的流言蜚语中,将某一特定人物指为恶人,是权力者常用的手段,对安斯慕拉达的迫害,也正浮现出这种“爱害者”的原型。然而,另外有一位主要的角色是警备队长菲伯斯,与奎西莫村同样爱恋着安斯慕拉达。安斯慕拉达为他俊俏的外貌所惑,双双坠入爱河。但是这个菲伯斯却是个自私自利的丑恶人物。雨果在全篇结尾中以“菲伯斯的结婚”与“奎西莫杜的结婚”二小节并列。这里略去不赘。菲伯斯这一方是为自我打算归宿的结婚,在奎西莫杜的这一方却是作者描写他以诚实之生命的闪光,辉映着洋溢的“永远之爱”。显然,雨果是要以这两们人物来作一个形象的对照。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