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练习《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 正文
  1.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

  2. [11-19 12:13:2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843

概要:8.“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二)阅读下面一首描写音乐的诗,完成9~12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9.“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____________,借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10.“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写出了弹琴者怎样的特点?11.用自己的话,分别解释“客心洗流水”和“余响入霜钟”的意思。12.试分析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表达效果。9.参考答案:名贵的琴演奏者技艺的高超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可结合题干中提示的相关信息和诗作主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标签: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8.“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描写音乐的诗,完成9~12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9.“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____________,借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写出了弹琴者怎样的特点?

  11.用自己的话,分别解释“客心洗流水”和“余响入霜钟”的意思。

  12.试分析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表达效果。

  9.参考答案:名贵的琴 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可结合题干中提示的相关信息和诗作主旨进行判断。

  10.参考答案:弹琴时只是“一挥手”,简单平常,弹奏效果却是“如听万壑松”,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弹琴者的从容自如和技艺卓绝。

  解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诗句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所给诗句是一种形象的描写,根据这一形象的描写,再结合作品的主旨,总结弹琴者的特点就较为容易了。

  11.参考答案:“客心洗流水”是说诗人听着美妙的琴声,感觉就像有清澈的泉水从心田缓缓流过,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了,但余音袅袅,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久久不绝。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应遵照“句不离篇”的原则紧扣作品内容和意旨,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

  12.参考答案:暮色渐起,秋云转暗,琴声已经终止,而听者浑然不觉。作者用景色变化表现时间的推移,形象地突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尾联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可抓住这一点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3.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14.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13.参考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解析:作答第一问,只要围绕“海棠特点”在诗句中提取信息,就能准确作答。第二问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苏诗中“睡去”与“红妆”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

  14.参考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析:此题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比较苏诗与白诗所抒发感情的不同,首先要找到他们的抒情对象的不同,前者是尚为“红妆”的海棠,即盛开着的海棠,后者是“衰红”的牡丹,即即将凋零的牡丹。在这两种不同状貌的“红”前,二人的感情虽然同为爱花,但后者肯定比前者更多了一些伤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秦中吟•买花注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篱笆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注:全诗通过京城豪门争相购买、赏玩牡丹花风气的描写,深刻揭露出当时社会极端不平等的残酷现实,主题十分鲜明,发人深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锦瑟》课后练习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