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练习《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 正文
  1.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

  2. [11-19 12:13:2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843

概要:8.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加以分析。答案:5.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6.“无管弦”三字为后面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7.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8.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标签: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8.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加以分析。

  答案:5.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6.“无管弦”三字为后面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7.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8.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者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娴熟。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挑……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A.举酒欲饮无管弦

  B.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酒”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摆酒;D项中的“歌”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作歌。A项无活用现象;B项中的“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项中的“重”和“轻”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2.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答案:D 解析:例句与A、B、C三项均为互文,D项为比喻。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大嫁作商人妇

  B.说尽心中无限事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B 解析:A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C项,“突出”,古义:向外冲,出来(两个词);今义:超出一般,鼓出来(一个词)。D项,“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B 解析:B项,“信”,两者均为副词,随意,随便。A项,“泣”,前者为动词,哭泣;后者为名词,眼泪。C项,“转”,前者为副词,更、越;后者为动词,使滚动。D项,“却”,前者为动词,退回;后者为动词,回头。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

  B.江州司马青衫湿

  C.转徙于江湖间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答案:C 解析:C项为状语后置句;A、B、D三项为被动句。

  二、阅读鉴赏

  (一)〔2009上海高考,(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8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6.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

  7.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8.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答案:6.香山居士

  7.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概括能力。颔联写的不是清晨的兴旺之景,而是早起的意思,所以B项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锦瑟》课后练习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