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B.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于是 余有叹焉 叹:叹息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答案:D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3分)()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③④ D.④⑤⑥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古文测试题(附答案),标签: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
C.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于是 余有叹焉 叹:叹息
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
答案: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3分)(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 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解析: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
答案: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
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
(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三)课外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 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 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直好山乎 直:只是
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燕:安闲
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写:写作
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 壅:阻塞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