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合集:第13课-25课» 正文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合集:第13课-25课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253

概要:Section targeting内容预览:资兴市三中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合集(第四五六单元)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 13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 3+4=?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评价归纳: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合集:第13课-25课,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Section targeting

内容预览:
资兴市三中201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合集(第四五六单元)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 13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 3+4=?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评价归纳: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
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 4+9=? 5+7=? 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1] [2]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合集:第1-3单元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