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 正文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146

概要: 扔了?少年几乎哭起来。扔了,妈妈的语气是那么轻松。 “妈,那个易拉罐里可有16元8角钱呐!”少年泪水在眼圈里转着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问:“你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少年不吭声了,他不知道怎样回答妈妈。“哪儿来的?”妈妈还问。少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捡来的嘛。”妈妈再问打哪儿捡来的,少年说在垃圾箱,妈妈说啥也不信。少年辩不过妈妈,扭身出了厨房,看窗台空空的,心里也是空空的。 第二天,刘江见了少年就眉飞色舞地说:“一 ” “是吗?那,那好哇!”少年没说什么,拍拍刘江的肩膀,吹起口哨走开了。 少年走开了,望望天空很蓝,云朵很白,心里很坦然。 13.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的?(4分) 14.按照故事情节的进展,依次找出文中表现少年心理变化的关键语句。(3分) ( )---( )--_( ) 15.品析下面句子里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他慌忙跑到僻静的胡同,手哆嗦着把易拉罐里的硬币往外倒。 16.根据上下文内容,将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扔了?少年几乎哭起来。扔了,妈妈的语气是那么轻松。
“妈,那个易拉罐里可有16元8角钱呐!”少年泪水在眼圈里转着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问:“你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少年不吭声了,他不知道怎样回答妈妈。“哪儿来的?”妈妈还问。少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捡来的嘛。”妈妈再问打哪儿捡来的,少年说在垃圾箱,妈妈说啥也不信。少年辩不过妈妈,扭身出了厨房,看窗台空空的,心里也是空空的。
第二天,刘江见了少年就眉飞色舞地说:“一 ”
“是吗?那,那好哇!”少年没说什么,拍拍刘江的肩膀,吹起口哨走开了。
少年走开了,望望天空很蓝,云朵很白,心里很坦然。
13.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的?(4分)
14.按照故事情节的进展,依次找出文中表现少年心理变化的关键语句。(3分)
( )---( )--_( )
15.品析下面句子里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他慌忙跑到僻静的胡同,手哆嗦着把易拉罐里的硬币往外倒。
16.根据上下文内容,将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17.结尾写少年“望望天空很蓝,云朵很白”,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中多处出现对易拉罐装有168枚硬币(16元8角钱)的描写或说明,这有什么作用?(3分)
19.联系全文,说说标题“还原”的深层含义。(3分)
20.对文中少年的行为应该怎么认识和评价?请用一句话点评。(4分)
三、写作o(50分)
21.有一个乞丐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手头有两万块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沿街乞讨,发现一条可爱的小狗,他看四周没有人,便把它抱回了家,并把它拴了起来。丢失这条狗的是本市一位有名的富翁。这位富翁丢失狗后很着急,因为这条狗是进口的名犬,于是他悬赏两万元寻狗。第二天,乞丐正想抱狗去领两万元钱时,发现酬金涨到了三万。于是他又把狗抱回去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令市民惊讶的数目,乞丐才下定决心去还小狗。可是小
狗因为没人照顾已经被饿死了。乞丐依然还是乞丐。
请以“欲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创优检测卷
1.C【解析】A项中“腻”读“ni”,“怔”应读“zheng”;B项“凿”应读“zao”,“拈”应读“nan”;D项“诘”应读“je”,“砌”应读“qi”。
2.A
3.C【解析】“挖空心思”的意思是“想尽一切办法”,含贬义。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合适。
4.(1)B (2)A (3)B (4)C A
5.B【解析】“走火入魔”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香菱学诗是一件上进的事,不能用“走火人魔”来评价。
6.只要少拿一些,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解析】
故事中的小孩的手被瓶口卡住的原因,是“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结果,“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只好痛哭流涕”。与其一个也得不到,倒不如少抓一点。所以,我们猜测行人的话是‘只要少拿一些,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7.AC 8.B9.CD10.孔明挥泪斩马谡
11.示例:①脸色冷峻⑦猛抬头,额头已出血12.有必要。“蒋琬为马谡跪求”和“孔明义正词严地回绝”
这段对白,表现了孔明虽重情意,但执法严明,大公无私,使孔明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使情节的高潮更加突出。可放在马谡最后一句对白前。
13.少年;以装钱易拉罐为线索,明写少年的易拉罐“得而复失”,暗写刘江的易拉罐“失而复得”,明暗结合,安排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的把握,以及抓住文章线索的能力。从整个故事的情节上,作者主要塑造的形象是“少年”,所以他是主人公。线索是“装钱易拉罐”,而不能简单地写成“易拉罐”。
14.心里头却咚咚地敲鼓心里也空空的心里很坦然
【解析】本题考查记叙文的心理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同时考查学生按要求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少年拾到装钱易拉罐时的心理是紧张的,丢失时是沮丧的,得知物归原主时是坦然的。
15.表明少年此时内心的紧张、兴奋、激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慌忙~哆嗦”充分表现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他紧张,而如此多的钱又让他兴奋,既而他又为轻易得到了这么一大笔钱而感到激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是逐步加深的,所以缺一不可,而且不能颠倒顺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