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非梧桐不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且秦灭韩亡魏 且焉置土石 10.文言词汇--我能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商量) 叩石垦壤(敲、凿) B.毕力平险(险要) 出入之迂也(绕道) 始龀(换牙) C.帝感其诚(诚心) 亡以应(没有) 固不可彻(彻底) D.长息曰(长时间) 有遗男(遗留) 杂然相许(纷纷)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12.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1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
C、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1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四、简答题
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 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4、文意理解:
(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么不同?
(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3)、说说本文中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5、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
6.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 题,我的解答:
8.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9.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1.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①“亡”通无,没有 ;灭亡;逃跑 ②苦于;③同“慧”,聪明 ④草木 ⑤停止⑥隔绝
⑦将要 ⑧改变、变换 ⑨答应 、赞同 ⑩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⑾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二、①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③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②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
④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怕挖不平吗?
⑤凭你的那点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