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正文
  1.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66

概要: 。 10、文中的“魏武”指谁?表现了他什么品格? 。 11、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 。 【参考答案】 1、⑴páo⑵qì⑶yáng⑷sì ⑸zèn⑹zhà⑺huī⑻chāo 2、⑴恰好⑵屡次⑶知晓,明白 ⑷按照⑸认为……是对的⑹只要 3、⑴杨修为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10、文中的“魏武”指谁?表现了他什么品格?

                                   

 11、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

                                   


【参考答案】

  1、⑴ páo  ⑵ qì  ⑶ yáng  ⑷ sì

    ⑸ zèn  ⑹ zhà  ⑺ huī  ⑻ chāo

  2、⑴ 恰好  ⑵ 屡次  ⑶ 知晓,明白

    ⑷ 按照  ⑸ 认为……是对的  ⑹ 只要

  3、⑴ 杨修为人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冒犯了曹操的禁忌。

    ⑵ 曹操假装吃惊地问道:“什么人杀了我的贴身侍卫?”

    ⑶ 丞相不是在梦中,您(被杀的人)才是在梦中呀!

    ⑷ 只要曹操有问题,曹植就按照条文的内容回答他。

  4、概括地说,一共写了七件事:“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作答教事件”。

  5、杨修:才智敏捷,聪明过人,而又自仗才高,放任不羁;曹操:奸诈忌才,阴险狠毒,刚愎自用。

  6、不一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不等同的。

  7、一方面由于杨修自身原因,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利害得失,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由于曹操的嫉贤妒能,阴险奸诈。

  8、主要有两点:A、让事实说话。作者对曹、杨的性格特点不是通过评论来表现,而是用一件又一件的事实来反映的。每件事同时表现了曹、杨两个人物,生动形象。B、在记叙的顺序上,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插叙,比顺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

  9、表现了杨修见多识广,聪颖过人。

 10、指曹操;表现了他既能够承认自己才能不及别人,同时又非常嫉妒的意思(开放性题目)。

 11、对于人才,应该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杨修之死》主题思想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