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如何在阅读题中树立答题的主语意识» 正文
  1. 如何在阅读题中树立答题的主语意识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347

概要: 其次,学生在答题时要正确地把握答题主语。 例3,复习卷3题:结合材料的内容补全以下挽联,表达我们对巴金的追念。上联:写巨著,为青年提供精神力量。 材料: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巴金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一生丰富的文学创作和“说真话”的高尚品格对中国文坛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以他的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向人们昭示着:注重道德的冶炼,真诚地做人,与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巴金以他的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题目要求学生“补全挽联”。上联的主语省略了,但能够确定为“巴金”,那么下联的主语应当是什么?也应当是“巴金”。因为对联表达了对巴金的悼念,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评价,此外题目要求我们“结合材料的内容”,材料没有写群众对悼念活动,所以我们只能以巴金为主语来撰写下联。因此,把下联写成“读经典,向巴金学习做人之道”或“缅巴金,让我们注重道德修养”的同学就选错了主语,只有写“说真话,给后辈树立人格榜样”才找

如何在阅读题中树立答题的主语意识,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其次,学生在答题时要正确地把握答题主语。

例3,复习卷3题:结合材料的内容补全以下挽联,表达我们对巴金的追念。上联:写巨著,为青年提供精神力量。

材料: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巴金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一生丰富的文学创作和“说真话”的高尚品格对中国文坛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以他的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向人们昭示着:注重道德的冶炼,真诚地做人,与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巴金以他的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题目要求学生“补全挽联”。上联的主语省略了,但能够确定为“巴金”,那么下联的主语应当是什么?也应当是“巴金”。因为对联表达了对巴金的悼念,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评价,此外题目要求我们“结合材料的内容”,材料没有写群众对悼念活动,所以我们只能以巴金为主语来撰写下联。因此,把下联写成“读经典,向巴金学习做人之道”或“缅巴金,让我们注重道德修养”的同学就选错了主语,只有写“说真话,给后辈树立人格榜样”才找到了正确的主语。

正确地把握答题主语,不仅仅要选择正确的答题主语,也要认真地分析有关这一主语的限定性条件。

例如上一个题目,有的同学答到“写散文,为大家留下文学遗产”或“讲道德,使我们明确做人方向”,能否算对?不能。因为他的主语虽然对了,但忽视了题目的中对主语的限定性条件“结合材料的内容”,而以上两条并不符合材料的内容。

类似的错误还有例4:复习卷的13题②第五段中说“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根本原因是。

相关段落:⑤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答案:

1.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2.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3.(他)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

4.南宋小朝廷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学生往往选择了这些答案123,而这些答案的区别是前三个答案的主语是“他”即辛弃疾,而答案4的主语是“朝廷”。答案123是不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原因?的确也是。但为什么不是准确答案,因为题目要求中有“根本”二字,也就是要求学生答出辛弃疾被弃用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我们把主语定为“辛弃疾”,那么就是说他被弃用的责任主要在于他自己不好,这显然是不对的。实际上,即使是南宋小朝廷自己也清楚他们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因此“根本原因”还是在他们身上。所以主语就只能确定为“朝廷”。

所以,只有确定了答题主语的限定性条件,才能把握好答题的方向。

再看例5:13题①:文章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辛词的两大特点是:

相关段落:

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浅谈外国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
《如何在阅读题中树立答题的主语意识》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