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927年先生来到上海,从此开始了职业文人的生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上海,是当时的革命中心,又是各种势力纠缠斗法的“道场”,先生身处其间,自然免不了与那些“御用文人”打笔仗。这期间,先生作了大量的杂文,编成《三闲集》、《二心集》、《集外集》等出版,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音符。 鲁迅先生笔锋所指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以及令人痛心的国民性问题,鲁迅同样感到痛心疾首。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而对于国民的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鲁迅也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剖析。有人曾写道:“……我看,全中国人的大半好比一只熟苹果,外面尽管红是红,绿是绿,青是青的,饱满得很,而且颇惹喜欢哩!按其实,其心早已烂得只剩一包脓了。……偏偏有这个鲁迅,看准了,把这只苹果心里烂出来的脏东西,使劲一刀挖了出来共同欣赏。从此鲁迅,你个鲁迅……真真鲁迅……”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先生走到了自己人生之路的尽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标签:初一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1927年先生来到上海,从此开始了职业文人的生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上海,是当时的革命中心,又是各种势力纠缠斗法的“道场”,先生身处其间,自然免不了与那些“御用文人”打笔仗。这期间,先生作了大量的杂文,编成《三闲集》、《二心集》、《集外集》等出版,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音符。
鲁迅先生笔锋所指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以及令人痛心的国民性问题,鲁迅同样感到痛心疾首。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而对于国民的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鲁迅也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剖析。有人曾写道:“……我看,全中国人的大半好比一只熟苹果,外面尽管红是红,绿是绿,青是青的,饱满得很,而且颇惹喜欢哩!按其实,其心早已烂得只剩一包脓了。……偏偏有这个鲁迅,看准了,把这只苹果心里烂出来的脏东西,使劲一刀挖了出来共同欣赏。从此鲁迅,你个鲁迅……真真鲁迅……”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先生走到了自己人生之路的尽头,带着人生的凄风苦雨,在启明星升起的凌晨离开了人间。先生在遗嘱中写道:“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可是,人们怎么能够就这样轻易地忘掉自己民族最优秀的精灵呢?“把鲁迅先生仅只是视为一个文人是污辱了鲁迅,至少也是不了解鲁迅……鲁迅从来没有单纯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文学家,别人当然也不应该这样了解他;虽然在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中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必然地占着极重要的地位的。”
那么,如何全面地认识鲁迅?也许以下的文字大致可以反映他的全貌:
一,鲁迅的青年气。
对于鲁迅先生的死,我们觉得是死了一位青年,一位勇敢的斗士。二,鲁迅的思想。他的思想影响于我们的太大;我们有许多思想,自己觉得仿佛是自己的,但却是受鲁迅思想的影响而来的。三,鲁迅的人格。他既忠实又勤勉。四,因鲁迅之死而想到中国人才之少。在鲁迅50岁的时候,他曾自己开过一个著译书籍的清单,在一度清理之后,他不禁感到自己工作的空虚。他尚且还自认空虚,我们应该怎样呢?——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工作!参见《清华人看鲁迅》,黄延复,《南方周末》200151。
必记名言
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
4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5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6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7我们应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
8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9人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
10凡活着而且生长者,总有希望的前途。
11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12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风险。1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