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19:带了。师: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生19: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师:现在为何要送呢?生19:他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师: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刘邦怎么解决的?生19: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师:是走吗?课文怎么说?生19: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师:“脱身独骑”的“骑”什么意思?生19:骑马跑。师:“持剑盾步走”的“走”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19:不一样,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师:刘邦为什么要一个人骑马跑,而不让樊哙他们也都骑马跑呢?那样不是更快一些吗?生19:他怕动静太大,被项羽的人的察觉。师:因此他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去,还是……生19:走小道。师:课文上哪个词是这个意思?生19
《鸿门宴》教学实录,标签:高一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生19:带了。
师: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
生19: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
师:现在为何要送呢?
生19:他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
师: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刘邦怎么解决的?
生19: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
师:是走吗?课文怎么说?
生19: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脱身独骑”的“骑”什么意思?
生19:骑马跑。
师:“持剑盾步走”的“走”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19:不一样,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
师:刘邦为什么要一个人骑马跑,而不让樊哙他们也都骑马跑呢?那样不是更快一些吗?
生19:他怕动静太大,被项羽的人的察觉。
师:因此他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去,还是……
生19:走小道。
师:课文上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生19:间行。
师:刘邦成功的脱离的险境,当项羽知道刘邦不辞而别时,他生气了吗?
生20: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0:项羽接受了礼物。
师:项羽为何会不生气呢?
生20:一是因为项羽不想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二是因为张良说刘邦是喝多了,不能来告辞,没必要跟一个醉酒的人计较礼数。
师:范增有何反应?读一下。
生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师:范增为何把礼物放到地上,看也不看,就一剑击碎了?
生20:他的计划失败了,这礼物在他看来是对自己的嘲讽。
师:范增还说脏话了?
生20:竖子不足与谋。
师:“竖子”是什么意思?
生20:小子。
师:这不是骂人的话呀?在前面加上修饰语。
生20:糊涂的臭小子。
师:为何要骂项羽糊涂?
生20:宴会前范增曾劝项羽杀了刘邦,宴会上范增也曾作了周密的部署,却由于项羽没有下命令而最终错过了良机。
师:错过良机,结果会怎么样?
生20:吾属今为之虏矣!
师:解释一下。
生20:从今天起,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
师:楚汉战争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预言,项羽兵败于垓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因此,许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21:项羽的确不应该放走刘邦,作为军队最高统帅最忌朝令夕改,杀刘邦是既定方针,怎么可以因为听了两句恭维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呢?
生22:我也认为不应该放走刘邦,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
生23:对待敌人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生24:刘邦的命运本来掌握在项羽手中,现在让他溜了,就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再要抓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25: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刘邦的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溃,历史就得重写了,可惜项羽错过了良机。
师:我提醒一下,我们探讨的中心是项羽放走了刘邦和失去的天下的关系。二者有必然关系吗?你再思考一下。
生26:项羽放走刘邦,两人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他的军事力量都强于刘邦,不能说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
师:有人说鸿门宴预兆着刘项两方未来的成败,你同意这观点吗?
生26:同意。
师:为什么?
生26:性格决定命运。
师:能说说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研究一个人的性格,要从他对他人的态度去分析。我们先来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