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廖艳琼 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它们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思维经验的总结。虽然同是思维的结晶,但有的运用形象思维树形,有的运用抽象思维说理,有的是二者的结合等等,不一而足。可谓形式不同,风格各异。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能逐步学到前人各类思维的经验,同时又要以语言为工具选择不同文体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一、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思迸出智慧花──《劝学》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大)过矣。
2、吾尝终日而?(苦)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生非(大)异也,善假于物也。方括号中的词是学生加的,他们认为加一个字,作者所“说”就显得客观而不绝对,让人能接受,也符合事实。
文中有三处知识值得推敲:
1、积土成山,风雨不一定兴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不是因为蚓的用心专一;
3、蟹六跪而有二螯,却寄居于蛇蟮之穴,不是它们用心浮躁,而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我又问学生,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是那个时代科学不发达所造成的。可以说学生的修改切中要害,对知识点的怀疑有理有据。通过质疑解疑,学生既弄懂了课文,又获得了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了一回伟人的老师,懂得了彼时是真理,但到了此时却不一定是真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成功的喜悦和深深的感悟鞭策学生去探究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
二、通过分析论证,培养学生善于发散和聚合的思维能力
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如果只有集中或发散,那么看这个问题的角度就会出现偏斜或从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往复。而发散思维能让你变革思维的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有跳跃地去看待问题。聚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二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中。因为我们头脑中的每一个知识经验,可以说都是最终通过辐合思维获得的。在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如果离开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散思维的灵活性便失去了出发点。另外,即使利用发散思维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各式各样的方法,但哪一个最好、最科学,最终还必须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方可作出决定。可见,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如同创造思维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既能利用发散思维,又能利用辐合思维,就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劝学》从体载上来说是一篇说理性极强的议论文,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比喻进行说理。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文章的论证层次,我又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