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五首» 正文
  1. 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五首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412

概要: 免太过分了吧。毛延寿这班小人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一类待幸的美女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都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么?有人为毛延寿说话:“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⑥,这就更说明,凭画取人,元帝“可鄙”的罪责是推托不掉的。其讽喻之意,蕴含其中。虽然杀了毛延寿,昭君只能是月夜凄凄,魂兮来归了,岂可再得? 最后两句托出了“怨恨”二字。琵琶本是在筝和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一种便于在马上弹奏的乐器,是汉廷为和番美女所造(傅玄《琵琶赋》)。所以它也如这些美女一样,一入胡地便作胡语。杜甫在这里,把昭君千古怨恨的倾诉附着在那苍凉悲壮的琵琶弹奏中,让人们若即若离地感触到,那位承受着巨大悲痛的昭君英灵永垂不泯。当然,杜甫这样深深地表现昭君的怨恨,主要还是要表现他自己。在那样的时代,杜甫这样的士人,也与待选的昭君一样,他们把获得名位和幸福的希望都寄托在帝王的圣明和恩赐上。昭君自恃才貌双全,杜甫“自谓颇挺出”的是文才和器识。可是,

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五首,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免太过分了吧。毛延寿这班小人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一类待幸的美女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都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么?有人为毛延寿说话:“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⑥,这就更说明,凭画取人,元帝“可鄙”的罪责是推托不掉的。其讽喻之意,蕴含其中。虽然杀了毛延寿,昭君只能是月夜凄凄,魂兮来归了,岂可再得?

  最后两句托出了“怨恨”二字。琵琶本是在筝和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一种便于在马上弹奏的乐器,是汉廷为和番美女所造(傅玄《琵琶赋》)。所以它也如这些美女一样,一入胡地便作胡语。杜甫在这里,把昭君千古怨恨的倾诉附着在那苍凉悲壮的琵琶弹奏中,让人们若即若离地感触到,那位承受着巨大悲痛的昭君英灵永垂不泯。当然,杜甫这样深深地表现昭君的怨恨,主要还是要表现他自己。在那样的时代,杜甫这样的士人,也与待选的昭君一样,他们把获得名位和幸福的希望都寄托在帝王的圣明和恩赐上。昭君自恃才貌双全,杜甫“自谓颇挺出”的是文才和器识。可是,未被赏识,都落空了。一个离去“紫台”远嫁“朔漠”,一个离去“紫台”远放江湖。究其根源,都因为帝王的昏暗和隔膜所致。杜甫这里发泄的便是这种“怨恨”。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首句如疾雷破山,何等声势!次句如落日掩照,何等苍凉!”(金圣叹语)这是对前两句的艺术评价。从内容上说,有两点须辨明:一、不能像有的注家一样,因句中有“幸”,有“崩”这些帝王的专用词汇便认定杜甫是主张复汉的正统派。果如此,何不用“汉昭烈帝”的“汉主”而用偏安一隅的“蜀主”呢?其实,若联系其他杜诗便会知道,杜甫决不是正统派,他对鼎立的三国并无褒贬。二、窥吴的“窥”,亦在的“亦”,其感情色彩是不以破坏孙刘联盟为然。不过,这只是对刘备的这一次失策表示惋惜,并非嘲讽。据《蜀志》记载:“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遂帅诸军伐吴,次秭归。章武二年,败于虢亭,由步道还鱼腹,改鱼腹为永安。三年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诗题既然是借先主庙咏怀,所以一开始就点出夔州设庙的缘由,并非对先主作全面的评价。当然,全面评价是有的,在《谒先主庙》中可以看到。那篇慷慨缠绵、沉郁顿挫的长律的第一部分就是论述先主的始末的:“惨澹风云会,乘时各有人。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除后一句是指伐吴之失外,前三名都是充分肯定先主能与魏吴分庭抗礼鼎足而三的历史地位。“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虽然中道崩殂,但留下了在“复汉”旗帜下统一中原的“长策”,深信不疑地将创业垂统的重任交给诸葛亮。所以,对先主一生的事业,杜甫从来就充满了深厚的爱戴之情。这发端的两句诗就是以这种感情为基础的,往下的两句赞叹之词更加深了这种情怀。

  “翠华”是翠羽装饰的旌旗,指代帝王专用的仪仗队。“玉殿”是帝王起居的豪华宫室。这都是缅怀当年先主驻跸于此的盛况,那如潮的旌旗剑戟,那庄严华丽的行宫,该是保等气派!不问先主当年情景是否如此,这样的描述是倾注了杜甫对先主的尊敬仰慕之情的。然而,这些排场今天都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眼前实有的却只是这万籁俱寂的“空山”和萧条破败的“野寺”助人倍增惆怅。“古庙”一联则是从遗泽在民的角度抒发对先主的爱戴之情。浦氏说:“‘走村翁’,言祀而正见不祀也。”郭曾火斤驳了他,说:“唐去蜀汉已远,当时伏腊犹走村翁,正见民心思汉,久而不泯。”撇开郭氏的正统思想不论,此说入情入理。问题是在“巢水鹤”上。诸家多引《抱朴子》“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的典故,可是这只能重复地加深祠庙形态的古老程度,内涵未免过于单薄,所以还应发掘这水鹤形象的本身。查水鹤入诗,应从《诗·小雅·鹤鸣》开始。此诗的头两句是:“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郑玄说这是“为教宣王求贤士而作”。因为鹤鸣高亮,可以声闻八九里,用以比喻贤士陈善献可的佳音最为的当。诗中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说为政者理应求贤纳诲以资磨砺。杜甫让这样的水鹤来巢于先主庙中的杉松之上,当然有助于刻画先主的主要品德:礼贤下士。这样,就自然地如浦氏所云,“结以武侯伴说,波澜近便”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唐诗简介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