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议» 正文
  1.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议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587

概要:张光富 李白的《蜀道难》(以后简称《蜀》),是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名作,它所具有的艺术成就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关于它的主题,自中唐以来就千载纷纭,迄无定论。 愚以为,《蜀》言在写蜀地山水,意在写诗人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活的政治感受。它抒发的情感是强烈的,表达的是诗人的非同凡响的政治见解。所以,这不是一首山水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现试论述之,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议,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张光富       李白的《蜀道难》(以后简称《蜀》),是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名作,它所具有的艺术成就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关于它的主题,自中唐以来就千载纷纭,迄无定论。

  愚以为,《蜀》言在写蜀地山水,意在写诗人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活的政治感受。它抒发的情感是强烈的,表达的是诗人的非同凡响的政治见解。所以,这不是一首山水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现试论述之,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为什么说《蜀》是写诗人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活的政治感受呢?让我们先从其“西游”“西望”(《蜀》云:“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考证之。前人谓:自秦去蜀自可称曰“西游”;自秦望蜀中亦可称曰“西望”其实根据长安与蜀的地理位置,自长安去蜀当谓之曰“南游”,自长安望蜀中自应称“南望”。这有诗可证。李白的《剑阁赋》云:“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咸阳和长安几乎在同一纬线,在长安之东。咸阳望蜀,诗人称之“南望”。那么长安望蜀亦应是“南望”。那么“西游”和“西望”的真正内涵是应重新探究的。如果我们以李白的“会稽愚妇女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南陵别儿童入京》)和“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时归”(《别内赴徵三首》)考之,《蜀》中的“西游”应是这些诗中的“西入”和“西行”。那次西行,诗人从南陵启程,时间秋季,到长安后供奉翰林。天宝三载赐金放还,遂取商州大路“东归”。返家称东归,故返家途中侧身望长安谓之曰“西望”。那么其中的“君”,好象不应注为“诗人的一位朋友”,也不能注为“一种虚拟的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指西游之人”,更不能注为“唐玄宗”;而似乎应注为“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因为“西行”的是“余”“我”啊。这才和文中的方位方位词相榫。那么“西游”应指李白应诏入京那次长安之行(即历史上早以认定的那次)。所以《蜀》写的是他在长安的生活感受。

  果如是的话,那它又是写诗人在长安的什么生活感受呢?让我们从其诗进行探析。

  “噫吁嚱,危乎高哉”,噫、吁、嚱、乎、哉,《蜀》开篇连用五个叹词,奇这又奇,其连天的浩叹破空而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其情似火山爆发,如洪波汹涌,石破天惊,排山倒海,不可阻遏。开篇就使读者受到诗人情感的强烈震撼。“危乎高哉”中的“危”,《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释为“高”。这种解释颇有代表性。释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我们把“危”放到它的语境中去探讨,那么“危”似乎应释为“险”。其理由有三:

  1、《蜀》云:“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河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撫膺坐长叹”,其景物描写扣住了两个特征:“高”和“险”。

  2、“危”释为“高”,则重复,犯复是为文之大忌。

  3、“危”作“险”讲时,含有不稳定和危急之意,多作形容词。而“险”只是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多作名词。

  诗中“高”和“危”对举,故“危”是形容词。所以诗人用“危”。诗人是以“蜀道危”寓“国家危”,即“国家的不稳定和危急”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啊。我们不能不察。“蜀道危”反复行乎其间,是诗人在歌舞升平的盛唐时期,发现了盛唐潜伏的种种政治危机,而高呼“国家危急”,以醒世人。这是诗人在太平盛世时发现国祚将衰,而发出的“忧天倾”的巨大政治喟叹。诗人把全部思想感情的洪涛巨澜壮浪纵姿地全部倾泻给读者。它就象狂风卷过大地,卷过读者的心头。真是“神来,气来,情来”之笔。这是诗人为国家即将爆发的一场大灾难而呼天痛哭。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