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 正文
  1. 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141

概要: 以“我真傻”开头的这段故事,完整出现的就有两次,开了头而被人拦截,祥林嫂未讲完的还有两次。这样,这个祥林嫂的故事中的故事,就在小说中占了异常大的篇幅(约为小说总长度的1/14)。 三、《祝福》的超文本价值 艺术文本是一个活的生物体,它的生命是什么呢?艺术文本的生命就体现在“艺术语言能以极少篇幅集中惊人的信息量”。也正是这种生命,使得艺术文本成为一个无尽的信息源,其他任何类型的文本都无法与之相比,这也正是艺术文本的魅力所在。叙事视觉、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和方法固然可以增强小说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就《祝福》文本来说,真正使本小说产生强烈感染力的,还在于《祝福》文本的本身生命力。《祝福》的文本如同一口井一样源源不断地向读者输出信息,为接受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以“我真傻”开头的这段故事,完整出现的就有两次,开了头而被人拦截,祥林嫂未讲完的还有两次。这样,这个祥林嫂的故事中的故事,就在小说中占了异常大的篇幅(约为小说总长度的1/14)。
 

三、《祝福》的超文本价值

  艺术文本是一个活的生物体,它的生命是什么呢?艺术文本的生命就体现在“艺术语言能以极少篇幅集中惊人的信息量”。也正是这种生命,使得艺术文本成为一个无尽的信息源,其他任何类型的文本都无法与之相比,这也正是艺术文本的魅力所在。叙事视觉、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和方法固然可以增强小说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就《祝福》文本来说,真正使本小说产生强烈感染力的,还在于《祝福》文本的本身生命力。《祝福》的文本如同一口井一样源源不断地向读者输出信息,为接受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和超越价值,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文本价值是指文学作品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机制与功能,它是作品全部价值的根基所在。文本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文本的篇幅与信息量的比例关系。《祝福》的文本价值不仅在于它以极少的篇幅集中了惊人的信息量,而且还体现在它“用最少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祝福》文本中以“我”为叙事角度的叙事本身就传达了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鲁迅为什么要借用一个前面我们论述过的“这样”一个“我”来讲祥林嫂的故事,而不是直接用第三人称叙事呢?除了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可信之外,当然还与鲁迅的写作意图有关。显然,祥林嫂的生平固然是鲁迅关注的,但鲁迅绝不满足于仅仅是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描写祥林嫂的悲剧,他还要更进一步地刻画围绕祥林嫂的悲剧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反应,从而试图对整个社会加以揭露和鞭挞。“我”的充满同情的描写与对祥林嫂的悲剧的无助与逃避,表明了作者深含的悲愤。这与整部小说集《彷徨》的写作心态一致,是鲁迅对知识分子无力改变社会现状的一种无奈的表达。

  反之,如果鲁迅仅仅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觉讲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么,因为祥林嫂悲剧一生中低下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必然难以传达出作为当时社会希望的知识分子对这些事实的看法。当然,鲁迅也可以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加以评论,同样写出“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但这二者便有了不同,这成了作者讽刺,而不是隐含在“我”的讽刺之下了。所以鲁迅先生借“我”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极大地扩大了这个故事的容量,提高了这个故事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叙事的角度选择,涉及到作品与读者的心理距离的问题。一般说来,如果作品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作者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发表看法,就带着“全知”的叙事人特征,读者对作品中所描述事物就会无条件地予以接受。比如说,当作者说,“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长明灯》),读者相信这是事实:确乎如此。可是,要是小说中的“我”说,“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狂人日记》),那么,对“我”的观察,所得到的印象,读者就要带上几分疑虑。不同的叙事视角,使读者与叙事人之间的距离有些不同。作者以全知角度叙事时,读者总能知道作者的叙事是可靠的,对所描述的现象、内容予以认同;而作品从“我”的视角叙事时,所有的事就只有“我”一个视角,“我”就会有一些未曾看到的现象,因而在叙事过程中就会留出许多背面、空白的地方。这样文本就形成了一种召唤结构,留给读者参与并填补文本中的意义空白,积极再创造的余地。不同时期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阅读该文本时,就会赋予文本的未定性以不同的确定的含义,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未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予读者如下可能:把作品与自身的地位以及自己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产生意义反思。”《祝福》文本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意义系统,不同时代,不同读者对于意义的不同理解就会构成该文本的意义传统,从而使该文本获得超越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
《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