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苏辙(政治家、文学家); 孙觉 李察 刘恕 吕公著 韩维(苏东坡的挚友); 王安礼 王安国(王安石的两个亲弟弟); 刘挚(独立批评者);
从团队建设看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样到了宋仁宗、英宗、神宗时期,整个国家的冗吏、冗兵、土地兼并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多年在地方上为官的经历,使王安石意识到这些问题对国家的危害,所以他才针对这些问题推出了新法。王安石相信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忽视了任何改革从中央开始自上而下地推行的时候,除了必须统一思想以外,整个过程当中的执行力和过程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执行层面各级官员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使其在执行时大打折扣,最终变法由设计中的“利国利民”,经过中间各级政府的层层盘剥,变成了“害国害民”。
比如王安石在“青苗法”中规定,每年春天青黄不接时,朝廷以较低的利息借款给农民度过饥荒,秋后偿还,跟现在的农村信用联社差不多,是一项十分优良的社会融资政策。可是这项法令却变成了官府垄断的高利贷和向民间盘剥的工具。
难怪范镇要说:“物议纷纷,皆云:自古来未有天子开课场者。”
韩琦说:“今天下田税已重,又随亩有农具、牛皮、盐钱、鞋钱、面钱之类……诸如此类,不可悉举,取利已厚,伤农已深,奈何更引周礼,谓放青苗取利,乃周公太平已试之法。”